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构建主义理论下的中学生物“5E”教学模式

【作者】 汪 信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正文】

  1、何谓“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它是BSCS生物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BSCS是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的简称,BSCS的教材尤其是生物教材,以及其教法和教学思想,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均有重要影响,曾引发了全世界的生物教育改革的浪潮。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通过探究、讨论等不同的方法去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构建联系,加深和拓宽原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新旧知识交融,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基于构建主义教学观的教学模式,以三种最为典型: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2、“5E”教学模式的程序  

  这一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制(elaborate)—评价(evaluate)。由于上述5个环节都是以“E(英文)开头,所以又被称为“5E”教学模式。每个环节均与构建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等密不可分。

 

 

 

  2.1吸引(engage)—设疑引入,走进新知

  即为导入环节,这和构建主义学生观密不可分,其认为“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往往会依托已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那么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碰撞,导学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得当,会使得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更容易形成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促进理解,引发思考。导入常见的方式有旧知识导入,情景导入等。如笔者在参加黔南州生物优质课比赛时,都匀一中班小燕老师将电影《阿凡达》片段用于导入环节,联系生物性状和DNA关系,从而导出DNA与形状间的关系。引人入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瓮安中学唐倩老师采取音乐导入,学生在享受音乐中,自发被吸引进入课堂。效果明显。一段好的导入,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为后面的学习创造铺垫。

  2.2探究(explore)—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这一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是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观的实践体现,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而意义构建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这与5E教学模式中的“探究”的方式是不谋而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所需的知识。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闪耀出知识的火花。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提出“倡导探究型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可以看出我国的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美国提倡的“5E”教学模式是相同的。探究的形式多样,实验是主要体现形式,但非唯一,重点在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塑造。如在DNA和蛋白质的遗传物质争论中,通过反复“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个环节,最终得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个结论,也为遗传物质的其他可能性在学生心理埋下探索的种子,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2.3解释(explain)—师生共探,深解新知

  这一阶段是学生对上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达到生生互助的效果,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该环节得到提升和拓展。例如笔者在有氧呼吸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有氧呼吸各个环节的场所,反应物,产物。后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结果不同的小组对概念的诠释各有不同,通过解释环节,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2.4精制(elaborate)—步步深入,系统构建

  也称作为“迁移”环节,这是5E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也是5E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这与构建主义课程观所认为的“要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工具,从而使教学走出课堂,融于社会。”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点,扩展知识和技能于新环境中,借此环节深入,并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高层次的技巧。“迁移”环节形式多样,可以充分利用STS教学策略,将现代科学前沿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扩展。如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丰富度,通过制作米酒,腐乳让学生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从而在课内外都能达到深化知识的作用。如学习细胞呼吸,设问:在我们米酒的制作过程中,“先出水后出酒”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大量气泡?”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入理解细胞呼吸。

  2.5评价(evaluate)—多样评价,共同提高

  “评价”环节是5E教学模式重要环节,“评价环节”也是目前我国新课改面临的一大难题。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薄弱点和盲区。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将评价细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光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学习过程也需要进行评价。

  3、结语

  5E教学模式,是基于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实践,但目前在我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各地教学背景和学生基础的问题,大部分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作为美国比较成熟的生物教学模式之一的5E教学模式,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策略,优缺点等相关经验,对我们深入开展生物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落后地区的生物新课改的推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