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 周 鹏

【机构】 贵州省盘县火铺镇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其特有的教学环境和要求,这就向课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和挑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在分析影响课堂管理因素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及硬件因素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有效性
【正文】

      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先了解为什么信息技术这么一门新兴学科会存在着课堂管理难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堂难以掌控的原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1)学生数多,课程少,教师无法熟悉学生,在客观上导致了信息技术课堂难以掌控。

  (2)授课教室的不固有,在空间因素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掌控的难度。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授课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机房的辅助下完成,于是从教室到机房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地点的不固有。这样的不固有也给课堂纪律的控制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笔者认为以上两种原因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了解、认识和关心学生的难度加大,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课堂纪律的良好效果。

  2、学生方面的因素

  (1)信息技术作为辅课,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主课分数一直作为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好差和学生优异与否的标准,辅课只是一门用来调节学生疲态的调味剂而已。

  (2)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征来看,对于其喜好的东西会表现出兴奋和难以控制的自我情绪。当老师讲到新鲜知识点时学生会显得很兴奋、激动,在课堂中热烈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学生心理上的振奋状态导致课堂中纪律的难以掌控。

  (3)适应环境改变需要时间。学生的年龄结构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很快适应环境的变换,导致学生潜意识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不重视和不遵守,而这种环境的转换又不可能通过连续强化去缩短学生心理适应环境转变的时间,的确给课堂管理带来影响。

  (4)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

  3、环境方面的因素

  (1)机房空间宽敞,教师授课声音产生疲软,影响课堂管理。

  (2)显示器的存在加大了课堂纪律管理的难度。

  二、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教师和学生等软件因素影响了课堂效率,环境等方面的硬件因素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而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减少强调课堂纪律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投放到课堂知识技能的讲解中,才能便于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真正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思想上要重视,行为上要落实,行动上要快速。

  (1)要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明白规则,清楚在机房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及自己的行为在违反规定后所要承担的责任。

  (2)教师个人素质能力要提高,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

  (3)思想上要重视,观念上要转变。

  (4)固定学生位置,便于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

  2、多考虑学生立场,多角度理解和关心学生。

  (1)考虑学生立场,理解学生。根据中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新鲜感的特征,在授课时理解学生的立场和想法:学生面对一个星期的语、数、英、科等课程的轮番轰炸,身心已疲惫不堪,信息技术课,可以和向往已久的电脑亲密接触,显得特亢奋、激动,加上学习环境的转换,一堂课开始要他们马上静下来的确很难,而老师往往就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只是一再强调不要讲话,没能很好的将纪律维持好,导致教师尊严缺失,课堂纪律越来越难以掌控。教师应该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理解,多引导。针对学生在上课时因为激动、兴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来掌控学生课堂纪律,如控制学生电脑,让学生电脑显示屏幕前出现“请同学们注意保持安静”等字样,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节奏,也更便于学生接受。

  (2)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显得很兴奋,忍不住要发言,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举手发言,而不是因为课堂纪律乱纷纷就强制性制止学生发言。当学生能够在下面发表意见时,教师应该从中加以引导,将于课堂无关的讨论引导到相关话题中去,从而根据学生的个人意见和想法将谈论主题升华为课堂内容或作为下一个授课内容的铺述,而不是立刻制止学生的发言。当然这还考验教师的课堂应变和运用能力。

  (3)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给出难易不同的任务。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笔者认为,任务的给出在确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几道思考题,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3、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保证课内硬件等因素不出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时由于学生机的受控软件出现问题,在教师上课时几台学生机不受控制,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玩游戏或喧哗等现象,从而影响纪律的有效管理。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必须检查每台电脑是否都装有受控软件,确保每台电脑都能受教师控制,有效的防止老师在讲台上上课,学生在下面玩游戏的现象。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掌控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