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者】 陈银贵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福泉中学

【摘要】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特殊文字表达形式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存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在现实教学中,发现我们的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文言文就害怕,甚至抵触,这使我们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陷入了尴尬。因此,拓展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文言文成绩,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兴趣培养;提高素养
【正文】

      教育主要凭借教材发挥作用,教材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能力,为教学进程起到帮扶的作用。面对如今教育改革的局面,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然是一个难点。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文言文教学,进而达到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高文学素养。

  一、重视朗读,读“出”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就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读出感觉,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其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提高文言的鉴赏能力。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也就培养出来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提倡每天都要书声朗朗,让读书声充满课堂,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读出古人的语气感情。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这篇文章有很多骈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很适合朗诵。笔者就让学生大声地读,反复地读,旁若无人地读。如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画面,水天相接,色彩明丽,整幅画面非常和谐,真是美不胜收。再有读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多读几遍,很自然地就能领会出诗人王勃虽然身处逆境仍然没有放弃崇高的理想,仍能乐观开朗地对待不幸,乐观开朗的情怀。

  根据文章不同的特点,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如齐读、轮流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形式,把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出来。对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扬;不太合适的地方,其他同学做出评价,比赛竞读。例如《荆轲刺秦王》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在对话中能鲜明地体现出来,适合分角色朗读;《琵琶行》以七言为主,适合歌唱,可以采用配乐朗诵或是歌唱的形式;《归去来兮辞》适合齐读或自己大声诵读。这样不拘一格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所以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读“出”兴趣。

  二、开展活动,“动”出智慧

  老师从头翻译到尾的串讲法使文言文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老师累,学生更是觉得枯燥无味。笔者采用了开展活动的方式。如把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让学生以故事形式讲出来,对一些有争议的情节可以开个辩论会;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如笔者在教《鸿门宴》时让学生观看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电影,里面也有一定的文言含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和感情。

  笔者还指导学生把文言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登台表演。小组合作,自导自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学习文言文。笔者曾经组织学生编演《孔雀东南飞》,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演,由导演挑选演员,负责组织成员写剧本,排练等。通过表演者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体会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化鸟双飞,鸳鸯和鸣,配着《梁祝》的曲子谢幕了,学生很是感染。笔者还组织了文言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很有兴致,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也极大地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效率。

  三、小组合作,“作”出成绩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文言文课堂单调,乏味的现状,就要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对于一些重点实词,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再加上课下注释一般都很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对于那些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每个小组制作出知识识记卡片,然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决。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由学生上课前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展示在教室三面黑板上,然后由其他小组成员作答,其他组员针对答案,做出更正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同学相互合作,小组互相竞争,不仅能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能轻松地掌握文言知识。

  四、挖掘素材,“挖“出哲理

  能选进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里面有古代文人对人生的思考,充满着智慧,能给我们以启迪。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年轻的时候一直没受重用,但是如果他不关心天下形势,不默默积蓄力量,又怎能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巧妙说退秦国百万雄兵?可见“机遇总会光临有准备的人”。从《赤壁赋》中学生会感叹人生之短暂,但又看到苏轼虽遭贬谪却不悲观的旷达情怀;从《劝学》中学生也认识到了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与坚持;从《师说》中让学生知道要尊师重教……总之,学习文言文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有实用价值,能从中学会做人的一些道理,这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会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文言文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准备,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有这种肩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语文教师要彻底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必须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以兴趣为引导,协助学生挖掘文言文的趣味性和美妙性,让学生逐渐爱上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方玲.高中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201311

  [2]陈露.小议高中语文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J].基础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