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廖魁昌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第二中学上道分校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使学生的形象、抽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想象的翅膀,而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语言。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自信 创造语言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才不会有顾虑、有压力,也就是说有话可讲,有话敢讲,学生的思维过程较为清晰和条理化,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发言环境,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萌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给学生,先让学生用纸剪成若干个三角形,也可以在黑板上画若干个三角形,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自己去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把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度。学生先讨论和归纳教师最后小结,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团结、协作和讨论中学习,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授之以渔,不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有话想说和敢说了,还不等于会说;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说的方法,才能会发言,做到有理有据,语言流畅,不断地提高发言的质量。那么,应该从那些方面去做呢?

  1、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只有让学生发言要求适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问题,呈阶梯式的提出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力争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呈螺旋式的上升。开始我只让学生想说、要求敢说和开口说,等到学生形成初步能力和发言习惯后,就要求他们在说时或围绕讨论的话题或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他们说到点上,过一段时间后再要求他们在发言上要做到力求完整和简练;到最后要求他们在说时用上所学的数学术语,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如我在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首先让学生懂得相关角的概念和认识不同的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最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指名每一组分别派代表把本组讨论后得到的结果说出来。这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2、激情激趣,多方提供学生说的素材,由于多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强,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有话可说,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手段,我借助他们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创设一些可说的素材。首先,把具体形象与学生的说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材已为我们设计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图画,在教学中我尽量用好这些图画,把这些图画放大或者出示放大后的实物图。通过对这些图画的主题意思或实物的特点来叙述相关难懂的抽象知识,梳理学生的思路,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其次,应该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说结合起来。理性知识是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的说提供了内容和契机。如在教学圆周角的度数时,我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以圆心为角的顶点,把圆分成若干个角,分别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再把每一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探究方式来获取知识,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达到教学目的。

  3、树立标杆,让学生有模可仿

  由于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他们树立了如何说的榜样,让他们有样可照,有模可仿。如在教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时,学会分析和解答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也很难的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按照下列五个步骤去做和说。(1)谈题;(2)找已知的条件和问题;(3)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确定解题的方法;(4)列出式子并解出答案;(5)最后写出答语。这样,当学生遇到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先按照这五个步骤去说,说题意、说思维过程、说列式根据、说算式意义,说完后再去做,有了解答应用题相对固定的程序。再如,如果学生刚学习了一种新型的解题方法,就要要求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当遇到这种问题时,我先向学生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先引导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叙述,然后再由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同学叙述,这样经过几遍的口述训练后全班的同学基本能口述了。这样以强带弱,模范引路的方法,使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快的进步。

  4、形式多变,让更多的学生有说的机会,为了使语言表达训练面向全体学生,我变换训练的方式,留给学生说的机会,如师生间的呼应说、同桌之间的对话说、小组之间的讨论说、自我讲解说、当小老师给他人讲解说等多种形式,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表达和训练的机会,使学生的说功得到扎实的锻炼,从而得到尽快的提高。

  三、重视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中个体的智力、基础和兴趣爱好不同,同一个班、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通过教育和教学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如对基础差的同学教师更要给予关爱,帮助和引导,这些学生只要取得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学生把这种进步看很珍贵,就会继续努力,就会乐而学之,就会在心里上产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这就真正地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有效地进行说的训练,才能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其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