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周 波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三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纯粹地教学生知识,结果是老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动手自己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是学生有计划、主动地、灵活地有效地学习,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三、加强估算练习,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房子装修买材料、去商店采购商品带钱、春游租车等都要用到估算知识。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的培养涉及得很少,或只把估算作为选学内容,《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而且将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例如在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通过创设妈妈去商店买生活用品的情境,要求学生估计妈妈带的100元够不够。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便、快速地解决问题。

  在计算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对于计算16-9的问题,学生可能采用以下多种方法:(116-6=1010-3=7;(216-10=66+1=7;(310-9=11+6=7;(49+7=1616-9=7。对于这些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因为每种方法都是学生劳动的成果,都应受到尊重和鼓励。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思考,让创新走进课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题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很多学生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