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 何大理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油海小学
【摘要】任何创造活动都起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词】创意意识;数学教学;有效培养
小学生富有好奇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潜在的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便可变潜在为现实。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启迪学生创新意识的导师,启发、诱导学生运用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不仅具有好奇的心理,而且具有创新的心向与欲望。
一、从好奇心入手
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都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人们发明创造必备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主动观察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的强大内在动力。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的,好奇心的发展必然滋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意念。因此,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不仅要十分珍重,尽力呵护,而且要适时引导其向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转化、发展。
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列举几个,并仔细观察自己列举的数,与同桌交流。教师迅速作出是否能被2整除的判断,并让学生进行检验,在其感到好奇和惊讶之时,随即告诉学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有特征的,你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适时地将学生的好奇引向探索、发现。
二、以兴趣为先导
小学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小学生的创新心向和欲望一般来源于他们浓烈的兴趣。而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例如,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设计以下实验:(1)出示同样大的两个玻璃杯,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装满水,先猜测将二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结果会怎样?利用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操作发现杯中有剩水;(2)出示三个同样大的玻璃杯,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放一个荔枝,三号杯子里装满水,如果将三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再将三号杯子里的水装满倒入二号杯,猜测三号杯中哪次剩的水多。这时,学生已兴趣盎然,蠢蠢欲动,主动交流猜测结果,等待实验验证猜测。(3)出示四个同样大的玻璃杯,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放一个荔枝,三号杯子里放一颗樱桃,四号杯子里装满水,如果将四号玻璃杯每次装满水并分别倒入一、二、三号杯,猜测四号杯中哪次剩下的水多。这时,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思考,对所猜测的结果非常感兴趣,教室里已开始沸腾,学生早已自主学习,对实验操作加以验证。实验完毕,师问:“从这三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轻松归纳出结论:(1)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2)不同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同;(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引出课题:体积与体积单位。“体积”这个涉及三维空间的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实验把体积这个静止的概念,借助水的剩余多少不同而动化了,使学生通过实验真切地感知到“体积”这一概念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这三个实验留下深刻的记忆,为学生学习抽象的几何知识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三、在心理上强化
创新意识不能仅凭兴趣维持,应成为学生的自觉意向。这就必须在相应的氛围内诱发、形成并成为他们的自觉心理。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认真观察12 ÷ 4 = 3,120 ÷ 40 = 3,1200 ÷ 400 = 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的、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英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地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儿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不耐烦地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英,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她已经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的面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地把你所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也没关系,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只见她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还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重视他们心理环境的优化,确保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人人是创造之才,时时是创造之机,处处是创造之地。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