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陶玉宽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大高家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就是主渠道。为了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思路上阐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进行阅读教学的形式及途径,达到了如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为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方式方法;阅读水平;阅读能力;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因此,读书就成为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影响,阅读中难免存在很大也很多的困难。由于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前提,也是理解语文知识和内容、训练语感的重要手段,更是语言积累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加强小学生阅读教学对于完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少小学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和陈旧的传授方法的影响,不少小学教师只重视分析文章内容、归结段落大意,从内容到内容面面俱到的分析,而忽视了阅读的指导和教学,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之后不会阅读、难以阅读的现象。因此,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倡在训练中进行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和阅读训练中,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规定、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知识和教材编排体系,正确选择和确定教学目标并恰当布局教学层次。围绕语文教学内容寻找出阅读训练重点,设计阅读的提问、练习的题目和训练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阅读训练和阅读练习。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时,才会有的放矢,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教学引导者,要积极注意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有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化认识,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童话故事、寓言——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到一些深刻道理。
同时,童话故事通常都带有典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思想上的新鲜体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自由展示自己。
二、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地训练方式训练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地方式和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很有必要。
1、在指导小学生的深思熟读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在阅读初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再阅读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技巧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思熟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伴的探究交流在阅读中得到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2、多方位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思考活动
阅读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阅读,全身心的投入、感受和体味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阅读中,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眼,使眼睛、耳朵和手脑多种感官并举,协调地进行参与阅读活动,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就朗读的形式而言,有调动学生情感的表情朗读、有创设情境的表演朗读、有唤起学生丰富感情的配乐朗读,还有启发学生思考和现象的联想朗读。虽然朗读的形式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所要体现的主要思想和要达到的主要目的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和语言环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恰当的阅读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置身于规范、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和体会语言的技巧,是学生身心得以感染和熏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思路、增大和增加阅读量
小学生由于受到阅读水平和知识层面的限制、受到综合能力的影响,在阅读中常常表现出不会思考、难以寻找阅读方向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给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给学生引出一条思考的路子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阅读要求,精心设计有关问题和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度,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内容的吸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性的意义就在学生的阅读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学有所得、读有收获。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中最重要、做基本的活动就是读。因此,阅读就是要学会读,如果没有阅读那就不叫读书。当然,读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读上面,而且还要学会在读中学、在读中思、在读中成。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紧紧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线,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和阅读思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