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注重初中生情感教育
【作者】 王小飞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许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教书,不育人”等现象普遍存在着,漠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素质教育大框架下的情感教育问题。情感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注重情感,将情感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厌学情绪,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生;学生情感;情感教育
一、教育与学生人格和情感的脱节现象及其原因
当前,在农村教育中,教育与学生人格和情感的教育脱节,导致了许多严重的教育疑难杂症,比如,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厌学、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人格缺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家庭、环境、社会,但关键问题所在,是对学生情感的忽略和漠视,把“教”与“学”的关系简单化了,只是单纯地完成“教”,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将学生情感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主线,贯穿和渗透情感教育,将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的真正目标。
二、初中生情感表现的特点
1、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初中生的情感表现较为明显且不稳定,还伴随波动性。他们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遇到顺境时,他们会表现出激动,兴致勃勃,充满动力的情绪;而当遇到逆境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灰心丧气,失去信心。
2、初中生的荣誉感、好胜心极强。在集体中他们会表现得团结,喜欢为集体争光,并且好胜心极强。
3、叛逆心理极强,不喜欢直接的意见,喜欢表现,喜欢夸奖,有点虚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普遍存在叛逆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4、初中生的情感发生变化时,他们常会带着一些表情动作。如他们高兴时,会两眼闪光,双眉展开,语速会较快,语调会高扬。他们烦闷时会无精打采,手足无措。
三、初中生情感教育的内涵
1、美感。爱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求。无论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行为美,在教育中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审美的情趣和美感。
2、快乐。快乐是情感的一种基本形式,一般说来,只要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就能引起肯定的态度,就会使人产生喜悦,满意等快乐的内心体验。
3、爱。爱是人类特有的积极的且最美好的情感。爱是人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是人生幸福的一大源泉。“爱”的情感是在“快乐”的情感基础上形成的,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
四、关注学生情感,将情感与教育相结合
1、善于观察学生情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行为,表情都是学生不同的情感表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地去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半成熟、半幼稚的他们的情感宣泄方式。例如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积极自信的情感表现,是否常带着微笑;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否流露出喜悦,专注或思考的表情,是否乐于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2、教师课堂情感与学生情感需要吻合,把知识技能渗透在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中。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美”“乐”“爱”的情感教育,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穿插适合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或者音乐,而不是进行枯燥乏味的单纯讲授,既能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做有情感的教师。可以说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初中生的情感表现极为明显,因而对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爱心不仅要体现在优秀学生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上。另外,教师还应用自己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热情饱满地进入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面对学生的极端、逆反、厌学等情绪,应徐徐善诱地引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体验到教师无私的关心、爱心。
4、在教学之外融入情感教育。组织情感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办法,大自然的美千姿百态,多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它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在欣赏这种美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享受,能使人进入一种愉悦的境界,能给人一种激励,也能引发人去深思。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道德讲堂”专题活动;辩论赛;关注身边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并开展讨论会;开展艺术节;家乡美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鉴赏美丑,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另外,通过课外与学生或家长的沟通,会发现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的问题。时常与学生沟通、交谈,可以了解你在教学中的不足,班级中还有哪些同学需要去帮扶;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疏通他们内心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正确的方向,为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总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就要把情感融入到教育中。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等方面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不均衡的教育或者是只“教”不“育”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全社会加强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