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学学生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技巧

【作者】 李湘菱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摘要】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设计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引导;启发想象
【正文】

      近年来,在小学教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日渐成熟,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新大纲也要求: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在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丰富的联想中,扩大阅读视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获得无尽的美感。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感受读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一步步进入文中的美好的境界,陶冶性情,明辨事理,从而提升其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活动,如唱歌、画画、表演等。这样阅读教学不枯燥、不单调,富有新意和动感,使学生注意力、阅读时间有效地延长,从而享受阅读带来的知识和快乐。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将唱歌、画画、表演等融入教学过程中,也就是以唱为导、以画促说、以演助读、以仿代练。如教《王二小》一课,学生对王二小这个人物不了解,但《歌唱二小放牛郎》多数学生却能哼唱,为使学生了解王二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上课一开始,先介绍王二小的事迹,并让学生听录音跟唱这首歌,他们很容易就会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在阅读和深入分析之后,再以这首歌的演唱结束课堂教学,在优美的旋律中升华学生情感,使其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再如《月亮湾》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乡的景色。了解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把最有特色的景物画下来以介绍给同学们。在充分准备之后,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示,激发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了这一番理解,再对《月亮湾》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心中的月亮湾就是心中美丽家乡的缩影和象征,是珍藏在心中的家乡最美的一幅图画,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他总是能牵动你的思乡之情,让你终生难忘。如《狼和小羊》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角色形象鲜明。教师可以分配学生分别来扮演狼和小羊,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思考“狼”那样强权逻辑的无理,弱小的仅仅顺从是没有出路的,要用智慧和能力保护自己,对付敌人。如教《雨点》让学生仿写,“雨点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奏乐;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这样的语言,童趣横生。学生仿照此例,写花、写草、写房子,写得情趣盎然,新颖、别致。通过看、听、读来启发想象,但是同时也应该对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低年级的学生不同与高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觉性、独立性是较差的。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往往外在的鼓励与肯定,能激发他们兴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自信心、责任感、自觉性和坚韧性。鼓励与评价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义务教育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训练重点尝试把阅读课上成学法指导课,把教学重点由“使学生读懂文章”转移到“使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上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而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也正体现了大纲的精神。

  关于提问题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读文题的时候提问题。文题,犹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炼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如《飞夺泸定桥》,就抓住“飞夺”这个词,指导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夺”的前面加上“飞”这个词?为什么不用“强夺”或“抢夺”而用“飞夺”真实生动的写照体会的淋漓尽致,使学生掌握看课题提问的方法。再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不断训练、巩固,逐步养成审题提问的习惯,并使这种本领不断有所提高。第二,围绕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提问题。所谓重点词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片课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展开的,理解了一个“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课文的关键。同样,《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围绕“杰出的工程师”展开的。第三,回读课文时提问题。本着从整体到部分的再到整体的原则,我们在回读课文的时候,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写人文章,学生可问:写的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物哪些表现;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说明或反映了什么。记事文章,学生可提:作者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事;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说明或反映了什么问题等。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问题的质量逐步趋向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意。学生逐步学到一套思维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到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炼的讲。总之,只要我们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设计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海,刘建华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 小学教学研究, 2004, (02) . 

  [2] 许萍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 小学语文教学, 1998, (06) .

  [3] 孔凡升,刘世茂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 1996, (11) . 

  [4] 田晓盛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 文教资料, 2007, (29) . 

  [5] 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J]. 山东教育, 2000, (28) .

  [6] 张益彬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J]. 山东教育科研, 1995, (01) . 

  [7] 丁明珠,马生珠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法指导[J]. 青海教育, 1997, (10) . 

  [8] 阚永梅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 2008,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