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语文多元识字教学
【作者】 李 艳
【机构】 新疆伊犁霍城县清水河镇中心小学
【摘要】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然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人们的一切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获得又主要依靠阅读来实现。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事情,人们的情绪总是被动的。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尤其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识字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规律性的认识与做法。【关键词】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
(一)、(巩固法)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和认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写这些笔画时,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
(二)、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中的规律,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具体如下:
1、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如“禾、木、火、米、又、失”等。
2、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其中“牛、车”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
(三)、怎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
反复的抄写识字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找找规律,识字就变得如此轻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以致于在书写时,老是把“既然”写成“即然”,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
对于“处”与“外”怎样区分呢?(长)长处长出去的为“处”,剩下的就是“外”了。
又如,学生老是把“休息”写成“体息”,于是课堂上我启发学生:“‘体’是由‘人’和‘本’以组成的,人本来就要‘身体’好才有力气。‘身体’差了,就该‘休息’”。全班同学听了,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大力提倡素质的今天,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世界科学巨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自主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即情趣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抓特务”、“走迷宫”、“摘果子游戏”、“开火车识字”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时,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而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2、趣味活动识字
(1)儿歌识字法: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引导低年级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产生直观形象,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
(2)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如:横放两根柴,直放两根柴,地一家子跳进去,八字跳出来——其学在生在谜语中进行,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3)故事识字法: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们们的识字兴趣:“影”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在这地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结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采用多元识字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只是开始,今后,我们将在围绕组建小组,完善辅导机制,同步对应互助,把握组合关系,择重落实训练等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元的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于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对话》 崔峦 语文建设小学版.
[3]《听说起步 阅读识字》 吴忠豪.
[4]《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北师大版小语主编郑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