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留心生活 物理就在你身边

【作者】 斗毛措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不用死记硬背、也不用题海战术就能轻松掌握物理知识,巩固物理规律,是教师值得提倡教学方向,是学生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留心;生活;物理;在身边
【正文】

      留心观察,处处都有物理现象,蕴藏很多物理知识。下面以我们熟悉的人体为例,说说人体上的物理知识:

  1.我们的眼睛是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一台微型的精密的照相机,包含着透镜成像知识。晶状体是凸透镜,我们观察的景物在它的两倍焦距以外,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我们的晶状体太厚,对光折射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需要用凹透镜眼镜纠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眼睛前的近视眼镜把光发散后再由晶状体会聚,适当度数的眼镜,可以使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可对近视眼进行纠正。老人戴的是老花镜,它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聚光本领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要它成像在视网膜上,必须戴有聚光作用的凸透镜眼镜,戴上度数合适的凸透镜眼镜,经过两次会聚,近景的光就能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了。

  2.我们喉咙里的声带,有发声作用。声音的产生是气流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声音,是声波冲击耳膜振动引起的,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空气传来的,我们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是由于声音的音色、音调、及响度的不同。

  3.我们的手掌、脚掌上有指纹和掌纹,鞋底上有花纹,这样我们拿东西,走路就不打滑。这些指纹和掌纹及鞋下的花纹能够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走路,拿东西时还有压力的这样,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但竖直悬拿时,摩擦力跟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外就不成正比了,当摩擦力等于物体重力之后,再大的压力都不能增大它的摩擦力了,因为摩擦力与重力平衡,而重力是个定值了。

  4.在夏天,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站在太阳下,为什么我们觉得热的程度不同?原因是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的缘故。

  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创口贴;家,是冬日温暖的阳光;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在家里也到处可见物理现象,包含着物理知识。

  1.如煮饭的电压力锅,它的发热盘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导把内能转移到米饭里,使米粒变为米饭;密闭的压力锅能增大锅内的气压,提高水的沸点,使米饭熟的比较透,柔软好吃;顶部的限压阀,能够保证锅内气压在某一范围内,也保证了安全。

  2.我们使用的菜刀,有压强的知识,磨刀的目的是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瓷砖墙壁上的吸盘挂钩,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家里的冰箱,有物态变化的知识,冰箱工作时,制冷液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这样在热的搬运工——制冷液及电动机的作用下降低箱体内的温度,对食物起保鲜;冰箱内壁结霜,是凝华现象,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一会之后,外壁挂水,这是液化现象。

  4.家里的所有电器,都利用电能工作,把电能转化为我们想要的各种形式的能。如吹头发用的电吹风,通电之后,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利用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吹风,加快空气流动,吹热风,提高液体温度,用梳子把头发摊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头发干的特别快。家里的衣服烘干机是同样的道理。

  5.家里的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变电视频道;我们用的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彩色的电视画面,有光的三原色知识;

  6.煮菜放盐,菜变咸,有分子扩散知识,温度高,扩散快,温度低,扩散就慢。过堂风能把柜门打开,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知识: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现在汽车已经百姓化,开进了千家万户。留心观察,汽车中的物理知识就有: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

  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

  它是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4.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动脑,物理学也存在于你身边。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现象或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物理学起来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