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微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王 媛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先前的移动学习方式和网络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微时代已悄然而至,逐渐地改变并微化了阅读以及学习方式的习惯。在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微课程是一种符合认知负荷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逐步整合到各种学科实际教学当中去。对微课概念的演变及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整合微课之后的一些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可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教学
【正文】

      一、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即形成微课程。 微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 

  “微”是微课程的灵魂,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 

  2)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小,一般在38分钟,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 

  3)微课程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微课程切入课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

  当下微课在我国的主要作为还是基于网络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远程学习,在有效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探究、已有知识的巩固拓展、重点难点的理解。

  信息技术课因为其特殊的教学手段及丰富的教学工具,与众课目不同的教学特色,很早就在课堂中起用了“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而微课的教学模式也是最早的“自主学习”的手段之一。微课的使用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因为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与微机相结合”,使得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就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下面我就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谈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二、信息技术课进行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1、减轻教师重复教学。通常信息技术课经常要求教师进行演示,而演示又是教学中重复频率非常高的,在传统课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如何去自我减压或者提高课堂效率又成了我们平时所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制作教学视频,也即微课的萌芽,就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一手效的手段。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通常会看教师演示或者讲解,也可以通过教材来获取知识,但是这种效率通过比较低,如受课室远近、教师语音大小、周边影响等因素,也比较难发挥学习的自主学习或者自主探讨的习惯。学生使用微课学习后,理解能力,领悟水平也比以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的同时,设置相对应的问题或者探讨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探讨,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所以微课提高了学习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3、分层教学,促进后进生。信息技术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多层次的。学生从小接触的信息技术工具时间都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水平不一定高。所以就造就了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层次更具有多样性与片面性。而自主学习,微课的引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适用的。因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了微课,他们可以自己选择观看不同层次或难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重复观看,直到把知识掌握。而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高层次的,复杂的任务去完成,这样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正确地学习,所以整个课堂的效率得到很在的提长。

  三、微课并非乱用,也非滥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其前提与依据。信息技术课堂有多种课型:理论知识课,实践性知识课,作品制作评析课。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微课。如理论性课和作品的评析课,这部分课型更需要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乱用微课反而会越俎代庖,形成重复讲授,影响上课的效率与质量。通用需要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是实践性知识课型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下面我浅谈一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型对应用微课的不同要求:

  1.实践性知识课型。这类课型如七年级“计算机基本操作”、“畅游互联网” “数据处理—电子表格的使用”等,这种相关类型课型都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动手去实践,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日常计算机的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假如对每一个操作都使用微课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以及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容易陷入对微课教学的依赖。这种类型课题,微课应该有目的发放,比如对于课后或者拓展部分,就可以设置的微课可以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层次学习自主选择去学,去探索。

  2.作品制作课。作品制作课在教材上如八年级“Photoshop海报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等,都是一个学生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知识的课型,同时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信心,得到赞许及肯定。这时候主角应该是学生自己,而非教师本人。教师更应该转变“讲师”的角色,演变成“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研。而微课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增加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作、创新精神。但是微课使用也要慎重,应该按需发放,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四、微课程的推广价值

  “微课程”建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化、实现教育公平具有很高的价值。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的必然规律,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各地各校也创建了诸如“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一大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时,学生主要靠书本进行自学——对于自学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经验表明,通过自学有70%的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同时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直接的把握,只能靠经验。这对于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来说,无疑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困难。

  而通过“微课程”这一直观的视频教学手段,中小学就象上课时听教师讲授一样,将大大提高掌握程度(比如通过自学可能会有85%-90%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程平台”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这两方面无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传统班级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基准进行教学活动,存在着“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情况。

  通过“微课程”建设,学优生可以通过微课程提前学习,大大加快学习进度;而学困生则可以通过微课程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实现了宏观层面的个性化教育。

  而在课堂中,由于教师有充分的学生学习情况(包括测验)数据,因此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典型错误、甚至是个别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化辅导。

  3.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则仍然大量存在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情况,学生主体难以得到充分贯彻。

  而通过“微课程”建设,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提前学会了原来需要课堂讲授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要向知识深化、知识关联、个性化辅导、活动教学等方向转型,无疑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与方向的。

  4.促进教育均衡化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优质师资永远是匮乏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选择“择校”的原因——择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好老师。

  而通过“微课程”建设,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好老师上的好课可以服务于全区域所有的学生。学生不仅可以看好老师的教学视频,还可以做好老师出的精选练习题,出错时还可以得到好老师提供的提示,甚至可以和好老师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交流。

  因而,“微课程”建设将把优秀的师资、优秀的课程向全社会开放,大大促进了教育均衡。

  自主学习模式,不应只是微课,微课只是自主学习模式实现的其中一种。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模式,不应该只拘泥于微课,更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深入地探讨更多实现的方法,进一步促进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也是一样,微课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好微课可以服务课堂,提升课堂。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希望通过微课这种手段的引进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高效,让微课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春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19-22.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