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探讨
【作者】 唐林红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二中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素质的提升取决于专业的不懈追求,而教师对专业的追求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与突破。本文旨在探索一套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模式和教学策略,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借鉴。【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现实课堂中,低效教学行为普遍存在着。低效教学行为严重制约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严重阻碍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养成,严重影响着地理学科在社会、学生和学校中的地位。这就有必要研究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是低效的,如何促使低效教学行为向有效教学行为转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实施其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地理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总之,有效教学教师风趣幽默,富有人格魅力,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有效教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人文素养等知识,有效教学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准备,课前认真备课,课中不断调整,课后及时反思。
一.有效教学的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关于有效教学的特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也能从中找出一些共性:
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要求的依据。教学目标明确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②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最终目标,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能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③教师主导地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演员”,这就要求有效教学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另一方面要设计好“台词”。
④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只有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敢想敢说,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顾忌,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效果才可能提升。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整合了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规范化的教学行为,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1。
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1、树立课标本位意识,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地理新课程标准将地理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程的首要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的关键目标,强调通过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并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强调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相应地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也应将地理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表述。
2、坚持双主取向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所谓“双主”取向,就是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实现的过程。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而要既重教又重学。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以教材为中介,教师只有把自己的主体作用和教材的中介作用结合到一起,才是发挥了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以为,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辩证地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使教学效果取得最优。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在充分、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不同特点前提下,综合考虑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特点、教学设备条件等教学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方法。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地图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
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地理学习动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把学生定位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赋予学生充足的、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导”、学生“演”,鼓励学生上台“唱主角”。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大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赋予学生“体验自我”“走向成功”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切实激活课堂。
发挥“圆桌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或就餐或谈心,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氛围,这在教育界被称为“圆桌效应”。在教学中发挥“圆桌效应”,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发展评价路径,发挥教学评价功能
强化评价的过程性,发挥评价的指向功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理念指出,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发挥评价的指向功能。
地理新课程评价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对学生随时进行评价,如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作业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理念指出,重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化。通过这些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采用多方面、多渠道、多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是有效教学的要保证。例如,课标中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我是通过让学生分别测量本学校地理坐标来考核的。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分工、测量计划安排、测量过程中的原理、工具、数值、计算、结果等方面。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组织、参与、合作,对终身学习是有效的。
5、适时进行教学反思,打造专业成长平台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必须做到的一种有益的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超越自我的核心因素”,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2。
教学反思对于指导教师选择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得失予以深刻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以贯之。对于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加以改正,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规避。这样,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是课堂改革成功的基本标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实际上是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一种反思,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过程,以期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铁华,张爽.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微【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