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栾月玲

【机构】 新疆泽普县第二小学


【正文】

      《义务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推出以来,小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师的观念、方式和的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们教师们更多的是感到茫然。我们的课堂到底要怎样开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情境的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方面,提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的所谓“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直观性层面上的现实状态,也可以是学生在其他学习途径中思考或操作的思维层面上的现实状态。对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是不同的,选取有关“现实”素材和创设有关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差异性与层次性,从而准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 

  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现实”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现实情境”更多倾注于他们有关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可以是一些与他们自己或同伴密切相关的事情。对这一学段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诸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方面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推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创设哪些情境呢?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铺地砖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后,回到教室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四则运算知识。 

  3、创设大课堂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如“分数”问题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的分数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重视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1、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情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每个学生,不能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而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甚至使差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产生畏惧。反之,如果教师以热情的目光,可亲的面孔天天面对每个孩子,对“差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课下,多交流,多辅导。彼此建立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朋友关系,其乐融融,才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 

  2、教师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道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后,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大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错了,仍要表扬:“你能站起来说,老师和同学已经很高兴了,慢慢来。”另外,对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悦,学生心情很放松,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最有神奇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融洽。 

  3、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当遇到障碍,可以向老师请教,接受老师指导,还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说话、交流的机会多了,受认可、成功的机会也多了,便于形成群情激昂的场面和民主的学习氛围。 

  4、给予竞争机会,活跃气氛。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上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的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新立异,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一节课中创设竞争的机会很多,比如,口算竞赛、笔算竞赛、简便计算竞赛等。这里允许先做完全部题的学生可依次板演或当“小老师”。再如,“看谁说得最清楚?”“谁想得快?”“谁的方法巧?”“哪个小组合作最好?”等都是在设置竞争的机会。最后教师对表现好的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 

  5、课堂提问、举例生活化。纯粹的数学是枯燥的,然而数学方法和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如果小学生学习数学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提问学生,生活中对这一特性是怎样应用的?学习减法性质,如1001317100-(1317),教师可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明爸爸有100元钱,小明买书要13元,姐姐买书要17元,爸爸怎样给他们钱简便?以此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具有的学以致用的智慧,从而信心倍增,情绪激昂,也有益于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 

  总之,《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只要照着新课标进行教学,势必对学生的将来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很自信地说出:“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