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导入七法
【作者】 李文艳
【机构】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川中学高中语文组
【摘要】课堂教学巧妙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果。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引用诗文,概括留白,音乐歌曲,影视特写,新闻时事,表演吸引七种方式完成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高中语文;导入
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务必精心策划。其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七个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讲述故事,情趣导入
课堂上提课外的内容,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用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拿来主义》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借用故事乘机导入课文。
二、引用诗文,韵味导入
在课堂导入中恰当引用诗歌,能起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使相对枯燥的学习在诗情画意中展开。上《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可这样导入: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咏秋之佳作实在太多,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柳永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经历,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郁达夫《故都的秋》又是怎样描写秋的呢?引用诗文,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给人以美感,韵味无穷。
三、概括留白,遐想导入
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给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陋室,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文本,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时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这样概括留白,遐想导入会让学生放飞思绪,尽快走进文本中。
四、音乐歌曲,情境导入
音乐能熏陶人的性情,抒发人的情感。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讲授《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文时,给学生播放了一遍《命运交响曲》,当激昂振奋的乐曲飞翔在整个教室上空时,当那著名的象征命运的敲门声回荡在耳边时,从学生们严肃的表情中,分明读出了他们的感动、激动以及对贝多芬不屈精神的深深理解。同样,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影视特写,直观导入
学生对影视很喜爱,所以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通过学生了解这些电影,对这段历史先有一定了解,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
六、新闻时事,时新导入
让学生把时代发生的时事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时代感新。如上《飞向太空的航程》,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当时正好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回,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紧扣时代脉搏的导入,鲜活,贴近生活,体验深刻。
七、表演吸引,生动导入
好的人物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这样设计导入:“上课铃响,语文老师身穿黑色大衣,竖着衣领,头戴黑帽,耳朵上套着耳套,鼻梁上架着墨镜,左手提着黑雨伞,右胳膊下夹一个讲义夹,慢慢走进了教室,口中念念有词:“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全班顿时哄堂大笑,掌声四起。教师正是抓住了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滑稽而夸张的外形特征,将这一书中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表演,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有力地调动了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言,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才能迅速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姿态,开展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实现快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礼明 《建筑生命的课堂》
[2]金立平 《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