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作者】 许振民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学
所谓“人文素养”,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精神”,这不仅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热点、新亮点、新视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历史课的人文精神培养主要该从哪些方面来实施?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以下思考:
一、人文精神培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
历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其自身的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历史本身也证明了人的伟大作用。从中国历史来看,凡是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其皇帝都很注重人民的生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于是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象“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就是这个道理。但随着统治者个人权力的膨胀,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政策相应出台,最终使国家走向灭亡。秦末农民起义、黄巾大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等,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人对历史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是人创造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兴衰的动力、社会前进的必要因素。因此,人文精神应当贯穿整个历史教学内容的始终。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
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彩。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其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品格情操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就中国史的教材来说,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精神的赞美,对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事迹的讴歌,对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挺身而出抗击处族入侵的歌颂。而培养学生从认识历史,到观察现实和预测未来,既对今天处所的时代有正确的认识,又对历史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尝试。人们常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是为了现在。司马迁作《史记》,为“究天人之际,通今古之变”。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在于“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伐者”。所有这一切,不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很好的教材了吗?
三、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历史教育的目标中,无疑是要含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素的,这方面的教育必然要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既然很强调历史学科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就应该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如何去实施呢?我想:从宏观方面来说,要陶冶学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操,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为创造祖国美好明天而努力学习、刻苦奋斗的热情。从具体方面来说,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恶;做人讲诚信;有着超功利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更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尽量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比如说,举行辩论会;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网页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要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如:多媒体教学、现代的情境教学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从美学的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审美新人,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是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完美的情操,寓教育于审美愉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多姿多彩的手工业品、工艺品、文学、绘画、建筑艺术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不仅本身体现了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当然,运用情感教学寓美学于历史教学当中,多表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呢?
总之,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新《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其指导思想。我们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出既具有缜密严谨、求异创新的科学素质,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素质等人文素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