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阅读教学尝试与体会
【作者】 舒 阳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探究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精髓
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是说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是说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东西来,才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阅读感知,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二、指导读书笔记,形成阅读习惯
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更加深邃的、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粗疏而零碎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和重构,知识经验才算是自己的。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紧随课改步伐,鼓励创新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种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十分常见。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程教材中隐含着很多便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因素,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各抒己见,异彩纷呈。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才能在师生思维不断地碰撞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应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新课程课堂倡导的交流思想,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阅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1、激发兴趣,加强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的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习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2、重视阅读体验,提问忌琐碎。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题;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3、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的文句、段、篇。
五、走出教学误区,深入浅出阅读
首先是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有的学生课前没有阅读文本,没有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或者是浅层次的理解。有的教师在课前,也没有深入阅读文本,只是粗略地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也是浅层次的。其次是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学生讨论或探究刚开始,就急于打断,学生还根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讨论就结束了,使讨论流于形式。当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产生分歧时,教师又马上将自己的所谓的准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就被迫接受了教师的灌输。另一方面,学生咀嚼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妙处,正要细细品味欣赏时,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使得学生认为教师的分析永远是对的,或是将参考书上的说法,强行教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如此种种误区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低谷。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用心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