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索
【作者】 黄仁基
【机构】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民族中学
【摘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而要顺应这些变化,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仅仅采用优化教学环境、启用新教材、改变现有的一些教学行为等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备课”的作用,改变对“备课”的传统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益,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备课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而要顺应这些变化,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仅仅采用优化教学环境、启用新教材、改变现有的一些教学行为等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备课”的作用,改变对“备课”的传统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益,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当前,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对备课工作看得很轻,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备课,平时不注意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更新,还停留在老思维、老方法上,他们备出的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知识的诠释既没有用问题串分层引导,也没有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在学法指导上,也只是用“引导分析”、“归纳”等一些笼统的语言替代。由此可见,这些教案不是真正有效的。再加上这部分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也不高,要想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有效备课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备课呢?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调整心态,融入新课程理念,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要与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备出的每一篇教案都符合新课程理念。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备课程标准,明确教学教育方向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并且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深度、广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标准,才能进行有效地备课,并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 备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熟悉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使课堂效率得到优化。
吃透教材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前奏,那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教学的开始,亦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前就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任务,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和效果。 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清晰,教学才有方向。 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遵循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教学环节。 教学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使教学流程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铺平道路。
对于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是由很多细节化的问题组成的。虽然看似细小却可能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甚至还有可能酿成较大的失误。所以,我们教师在大的教学目标确定好后,应尽可能地将其分解,抓住每一个细节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板书设计的问题:在备课设计上,反思设计的板书是否简洁、科学、合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到板书的学习效果。(2)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在备课设计上,思考对应于某一个概念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准确度如何;有没有歧义;学生的思考价值如何;课堂演示能否将现象讲到位;哪些地方需要科学的作图。(3)有前后衔接的问题:在备课设计上,思考哪些地方和环节需要设置过渡性的语言,如何保证过渡性语言的简洁化,在教学的重、难点位置对可能生成的各种情况有没有思考全面。
三. 备学生,让学生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的数学活动是有效的?能否说数学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数学活动越多越好呢?是不是只要教师让学生参与活动就一定有效呢?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具有什么特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应当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活动方式应当由单纯的行为参与转向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活动目标应当由“关注结果”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备课时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下工夫,在发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工夫,在挑选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上下工夫,在如何设计问题上下工夫,做到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差异、手中有方法,这样的备课能让我们的教案成为真正有效的,实用的教案,从而成就我们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聪,浅议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教师. 2011(20)
[2]李道明,李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