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初探

【作者】 霍裕强

【机构】 广西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

【摘要】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
【正文】

      一、课堂中引入乡土地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的最好情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所认识,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章节中时,教材以扬州的变迁这一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当地城市(梧州市)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案例说明问题。于是笔者决定这一节就以本市为例,仅保有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举例说明梧州市由于西江水运的兴起而成为当时广西非常繁荣的一座城市,而在以铁路、海运、高速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今天,梧州市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些运输方式,梧州市己经成为广西一个边缘城市,但是随着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洛湛铁路、南广高铁、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在梧州交汇,梧州市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样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生活在这样快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的自豪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共鸣。

  二、利用乡土地理时空上的近距离性,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但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案例加以举例说明,则更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他们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学习“河流弯曲处,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时,笔者在教学中把“梧州市的港口布局”作为一个案例应用到课堂中。教师先布置学生实地考察:港口布局的位置,轮船行的位置,新土地产生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分析得出: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由于这些知识,贴近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也适时加入到讨论的行列。这时,答案的正确与完整与否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已认识到地理知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案例教学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地理课堂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 “区位”这个概念时,就“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列举了大家熟悉的大坡镇沙糖桔以及沙头镇迟熟荔枝的种植,让同学们分析它的区位:种植地方在苍梧县境内(第一层含义);种植地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第二层含义)。最终总结利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来断定一个事物的区位。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区位”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区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后的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四、淡化知识点,着重于学生综合性地理思维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揭示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背记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材中关于家乡的名称、数据、特征等地理要素,教师只需将其作为背景资料,简单介绍,告诉学生如果需要时如何去查找。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认识和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独特的地理景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整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多角度、综合分析、判断地理现象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前,笔者是这样做的: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梧州市交通图,然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以下读图活动:

  1、让学生在《梧州市交通图》上标出学校、住所的位置;

  2、画出每天学生自己上学的行走路线,并标明方位;

  3、设计以学校为起点,目的地分别为本州市体育馆、杭州、北京和洛杉矶的快捷、经济的多条出行线路。要求注明选用的交通工具、主要线路、中转的港口和车站站点的名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交通图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以后出行,选择便捷、经济的出行路线的生活能力。

  总之,在乡土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的教学目的,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