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实践能力之我见
【作者】 安国强
【机构】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中峪中学
【摘要】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实践能力。【关键词】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新课改中强调学习方式要转变。现将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实验前知识回顾
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避免出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看教材边做实验的状况。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还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对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梳理,特别是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回顾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
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单体、化合物知识的回顾,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都应该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应该要学生掌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知识点进行设疑,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
二、精简做好演示实验
(一)充分准备,确保试验成功。实验前教师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对所需仪器、试剂、材料仔细检查,备齐物品。对于易破损仪器准备好备用品,以防万一。上课演示前,先预做实验,确保成功。
(二)明确目的,要求具体。要使演示实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该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即演示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应突出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什么操作,如何及时了解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得出结论的过程;如何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正确轨道上来。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需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安装仪器前,可向学生介绍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铁夹、漏斗、烧杯等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平面图画法,让学生观察药品的颜色、状态。实验过程中提示学生观察试管中固体状态的变化,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出现的现象。实验后对比二氧化锰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三、实验情景设置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带动了包括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 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的锻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
如在氧化还原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让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通过现象组织他们讨论,也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将实验的结论进行诱导性的告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知识的特征提出问题, 利用他们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 创设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化学情境, 激化他们意识中的矛盾, 驱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经验, 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 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 得到合理的结论。
四、让学生自主实验
(一)准备。实验前,教师应介绍预习的方法和内容,以后学生每次实验前都要写出简要的试验计划。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检查仪器药品是否短缺。
(二)、课堂检查提问。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提问,判断学生是否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对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要介绍其用途、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
(三)、耐心辅导。实验开始后,教师应在室内走动观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既要照顾全班学生的实验正常进行,又要对“两头”学生做好重点辅导。使基础好的学生能更加熟练准确的进行操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完成任务。如果发现普遍性问题(如操作不当),或不安全问题(如把刚加热过的试管放入水中或用手拿),应立即停止实验,待问题解决后,再继续进行实验。
(四)、人人动手。实验中要求人人动手,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头到尾包办,个别学生当“观察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可增加实验仪器的数量。实验条件较差、仪器较少的学校,可发动学生寻找替代品,或自制仪器。(1)代用品:①用截去上半截的盐水瓶、塑料瓶代替烧杯②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③用塑料盆或塘瓷盆代替水槽④医用注射器或塑料眼药水瓶代替滴管(2)自制用品:①用直径较粗的玻璃管封口制成试管②用粗铁丝折弯制成试管夹③有盖的空墨水瓶加工制成酒精灯④小盐水瓶配上输液管装成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废灯泡制成的圆底烧瓶装配成加热的气体装置。通过发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替代品或自制仪器,既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又解决了仪器不足的问题;既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五)、走向成功。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作好记录,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寻找失败的原因。对于实验不成功者,可让学生重新补做,直至成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品质。
五、实验后的激励性评价
正确的激励评价方式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中,对学生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少用训斥、讽刺性语言。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认识, 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要大加表扬, 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 草率批评, 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查阅资料, 与同学商讨, 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 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 经常性的使用如“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 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唐永、朱乐霞:新课程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姚如富:化学教学论的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马淑霞: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化学课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