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朝文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思维要借助数学语言进行,所以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让学生在倾听、情境、操作、总结中形成数学语言、应用数学语言、强化数学语言、提升数学语言。
【关键词】数学语言;倾听;情境;操作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离不开数学学语言这一载体,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学会倾听: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数学语言贫乏,生活经验和词汇储备不多,他们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也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但是他们的模仿性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语言运用教师在上应发挥示范作用,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的有条理的表达,由“会听”变为“会说”。

  例如,在教学“9加几” 一课时让学生说 “9+4”的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就可以示范叙述:先把4分成1391等于10,103等于13。再出类似题目然后由同学模仿说,同位互说,小组内说,这样通过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模仿表达不仅理清了计算的思维过程,也掌握了一个准确的数学表达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谓“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创设情境:应用数学语言

  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究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来自老师的压力:怕说错三缄其口;另一方面来自同学的压力:怕说错遭到嘲笑,没有勇气说话。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策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发言,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民主的气氛,让学生敢说。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运用数学语言叙述自己的思考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多种形式的情境,让学生乐说。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可以采取多种互动形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2、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发言人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都要说话,使那些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

  3、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交流时,先由一个小组发言、汇报,其它各小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再次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由非正式的数学语言向准确、精炼、简洁富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转化。

  三、动手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述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叙述操作过程,表述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四、反思总结:提升数学语言

  反思总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总结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再思考、再审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原有、现有知识的认识,也能更好地实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在对学习过程的追溯中,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不论是对学习结果还是对数学语言,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课堂反思总结环节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会判断个位上是24680的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认识了奇数和偶数。”还有的学生说:“我会用‘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方法解决我遇到的数学问题了。……学生通过反思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经常有目的进行反思总结,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得以强化和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发展规律,采用灵活的手段,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语言就会不断的发展、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