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哇 果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本语言两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是通过文本语言的形式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文本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决定了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依托文本,尽可能地将文本知识用口头语言或举例的形式表述出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小学生;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诸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单纯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将显性知识中所含的隐性知识填补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和提示作用,让学生完全理解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一)沟通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
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很多数学概念教学最为明显。比如,《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一课中,对于公理“两点能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讲解,教师就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公理,而是要采用使学生动手操作和动画演示的办法,让学生亲历感受建模的过程,从而自己发现和验证这两个公理。同时,小学数学教材的文本知识呈现内容的跳跃性往往不容易被学生发现,因此,教师就应在跳跃的知识中间架起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先将知识进行分类。
小学数学教材是用文本语言形式呈现跳跃性知识的,因此,要使“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进而转化为“学习内容”,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处理:研读教材,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精心选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学习了“认识小数”的内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后一节的知识与前一节的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安排也是符合知识的发展顺序和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的。但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教材并未紧随其后安排“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而是穿插了“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其后又安排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在习得之后遗忘便开始发生。也就是说,在穿插过其他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可能不会很好地回忆起关于小数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二)沟通教材结构和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水平的局限性,使其对知识的加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殊欲望和本能,然而,如果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可能就会削弱学生的这种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具体的,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遥不可及的、抽象的事物是认识不到的。因此,教师传授知识时要联系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生活实际,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个要求与如今所提倡的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内在统一的。所以,教师既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做好铺垫,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要杜绝学生思维的惰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产生想要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和愿望。
以小学数学五年级《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学习分数概念时,教师不能直接从这些抽象的符号入手,而应从分数的源头入手,让学生理解分数是从平均分物体入手。学生只有经历并体验了把一个整体的物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数来表示之后,才可以给出分数的抽象化表示,建立起具体物体与数学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概念。也许学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将这一概念表述出来,但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水平必定会上一个台阶。
(三)化繁为简,发展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忽略了知识的繁杂性和学生思维的象性。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知识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进行整合与条理,最终可能导致学生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连贯,甚至造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无法进行良好的构建。如公开课上教师很喜欢作《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情境创设,一些教师总喜欢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情境引入课,最后都没有把数的范围扩大到学生学过的小数、分数上。而有经验的教师在课上让学生把一枝粉笔掰断,并提问学生现在还能用字母表示粉笔的枝数吗?学生回答:能,表示几呀,0.5枝,还可以说是1/2枝,那说明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分数,也就是之前学过的任何数,轻松突破了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的繁杂与晦涩要求教师在知识的教学上务必讲求策略,不能将知识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将繁难的知识点串连成线、编织成网,再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分数除法应用题中,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的同时,可以举同类整数的题目,还可以和倍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便于算术方法的理解。“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知识网络结构。只有当学生获得了结构化的知识时,才能形成对知识深刻的、真正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学科知识结构,改造和重组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充分展开简洁跳跃的知识,将隐藏其间的隐性知识展示给学生;其次,沟通教材结构和学生思维间的联系,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第三,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月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9).
[2]刘庆昌.教育知识论〔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