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途径的探究

【作者】 徐安妹

【机构】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然而,当前中职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而他们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又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如何增强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本文从对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出发,探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途径
【正文】

      一粒种子虽小,却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滴水虽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礼节虽小,它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题记

  先秦六艺中,“礼”字第一。然而,在中职校园里,许多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言行举止粗暴无礼,令人堪忧。试想,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是非善恶都不分,我们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中职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加强对中职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刻不容缓。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中职生思想进行自我内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我们可以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有效开展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一、当前中职生文明礼仪现状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生”“双差生”,他们当中有许多道德观念淡薄、社会礼仪知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不尊重师长,课堂纪律差,上课吃东西、说话、玩手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语言粗俗,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形象;有的发型怪异,烫发、染发屡禁不止,着装不符合学生身份,吸烟、喝酒,与校园环境极不和谐;不知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不知如何拜访和接待等。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忽视了礼仪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二是家庭礼仪知识的缺失,对礼仪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礼仪环境还不够优良,社会上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严重影响了他们。

  如何教导中职生成为彬彬有礼的社会公民?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究竟该怎么开展?学校如何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让学校成为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

  1.开设文明礼仪教育必修课

  大多数中职生对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学校有必要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礼仪课程要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结合礼仪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礼仪课应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成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考试的形式加以强化。

  2.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是管理制度。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通过礼仪制度建设,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以制度作为保障,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3.发挥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对学生心灵及人格塑造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考核与奖惩办法》,要求每位教师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严以律己,力求使学生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4.创设多元校园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通过新生入学军训、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的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集体活动的强化和渗透作用,开展“诵读经典”竞赛、每周班级争夺“流动红旗”、“十大文明行为和十大文明陋习”收集活动 及开展“践行‘八礼四仪’,争做崇德少年”等活动,通过文明礼仪风采大赛 、文明礼仪游园会等开展文明礼仪熏陶 ,让学生获得知识。 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如对经常旷课、迟到和带早餐进教室、在食堂不文明用餐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面向学生组建文明礼仪社团,开展各班级“文明礼仪标兵”等评选活动,在校园里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习典范;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使其内化成为自身的礼仪素养,以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家校联动,推动文明礼仪教育

  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小孩宠爱有加,再加上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不良习惯、父母离异、父母均外出打工而疏于管理等因素,使得原先一些传统的良好品质在学生身上逐渐褪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一方面,学校可开展“文明礼仪带回家”等全校性的主题活动,让每位学生做文明礼仪的使者,把“文明礼仪带回家”,将自己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与父母进行交流,相互沟通,并做父母的监督员,纠正父母不正确的言行。另一方面,家校共同开展“文明礼仪你我他”活动或举办如“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专题讲座,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通过《致全校学生文明礼仪倡议书》和《致家长一封信》 等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使他们在点点滴滴中,在举手投足间,做孩子的好榜样,从而形成学校主抓,家庭配合,双方联动、三方受益,互利共赢的局面,?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逐步使文明礼仪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从书面化走向生活化,提升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充分利用社会有利的教育资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健康的人。”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例如,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中职学校周边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以及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与符号等均会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行为失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人格素养。

  学校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结合时事,选择社会新闻热点、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等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和教育,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学校还可以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恪守礼仪,践行文明。

  三、结束语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仪教育教给中职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有效开展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让中职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把他们培养成为自尊、自重、自强、自律的新时代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刘格,牛伟.浅议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科教导刊,201019(7)

  [2]胡宁,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