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探究

【作者】 陈应文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中心小学

【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可见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朗读;方法探析
【正文】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朗读指导要重感悟,依文本,有层次

  1、注重感悟,强调内在的指导。

  阅读教学重感悟,这是大家的共识。感悟是指心理的活动,所以指导也要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平时听的最多的“指导”是:“你要把这个地方读出重音来”,“你要把语速放得慢一些”,“要读出语气”,“你不能唱读”这样的指导是外在的,与阅读理解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即使按照去做了,也属于“模仿照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让学生揣摩着读上几遍,“感悟”的味道就更“浓”了。

  2、依托文本,避免空洞的说教。

  朗读指导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基于阅读活动的本质。因此,依托文本的具体指导就成了最佳的途径。在“读人物的语言就要像这个人在说话,注意这个人的身份、年龄,她的处境,她的心情,要读进去,这是纯理性的指导,一般来说,这样的指导,学生很难真正有所提升。相反,如果依托文本,进行具体的指导,效果也许会好一些。如“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她:“妈妈有些生气了,你能不能把妈妈生气的心情读出来?”如果学生把妈妈的话读得过重了,像在“生气地喊”一样,我们就可以说:“是啊,妈妈有些生气,但是她并没有气得丧失理智,没有对孩子大喊大叫,这只是她的内心活动。想一想,该这样读更合适?”

  3、有序进行,优化阅读的过程。

  遵循学生的阅读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我们的朗读指导要从阅读的过程出发。比如,在初读的时候,尽量不齐读,因为学生对字词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通;当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的时候,最好让他们默读,因为他们需要边读边思考;当需要学生体会人物对话情节的时候,最好分角色读,这样语言就有了对象感;当学生遇到朗读难点时,教师可以先范读,再让学生试着读……

  4、讲究策略,防止指导的负面作用。

  有些老师的指导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如“谁能比他读得声音更洪亮些,让教室里的同学都能听清楚?”“你把妈妈生气的心情读出来了,我听起来,这位妈妈好像脾气不太好,可是文中的妈妈没有马上发脾气,她不是跟孩子要谈一谈吗?你把妈妈的话读得再温柔些吧。”

  三、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3、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4、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自由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6、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指导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追求语文教学之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