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使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作者】 郤红英
【机构】 新疆塔城市第一小学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因此,为使科学教学生活化,就应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关键词】科学;教学;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机械》这一单元中的《我们常用的工具》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生活琐事,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工具的特性及用途。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用过的或自己家里有的简单工具的特性和不同用途进行了解,并找一样自己最喜欢用的工具带到学校来。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了解,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体验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上课时,我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比较喜欢的简单工具,观察、使用,并讨论:这些简单工具有什么用途?用起来方便吗?省力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通过交流了解了很多常用的简单工具的特性。这也是了解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这些简单的工具会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方便、快捷?通过问题的讨论,暗示了简单工具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再拿出自己带来的简单工具向全班同学介绍使用它的感受。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交流了思想,还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使用的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时,我由问题“苍蝇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苍蝇的眼睛非常灵敏,然后再利用放大镜观察,让学生知道了苍蝇的眼睛的构造。通过让学生的主动参与使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在我们看来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是以研究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增加材料厚度的方法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然后让学生找出这种办法的不足,再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找出不增加材料却能增强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改变材料的形状。这样使我深深感受到科学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他们最佳的学习方案,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
三、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合“教、学、做”于一体,在做中学知识,用知识。首先,布置一些贴切于生活实际的作业。以前,我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来选择探究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如《一天的垃圾》、《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天的生活用水》等,确定课题后,告诉学生们可利用身边的资源展开调查,利用采访、查资料、实验等方式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