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孟新梅
【机构】 新疆伊宁县第六中学
【摘要】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能是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建师生平等的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教师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习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好的老师让学生发现真理,不好的老师告诉学生真理。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求异性,展示个性的发展空间。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智能,实现了个性潜能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解答应用题: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合修1875米的公路,用25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少修125米,乙队平均每天修35米,甲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同学们列出了多种解法:
(1)1875÷25-35 (2)(1875-35×25)÷25
(3)35-125÷25 (4)(35×25-125)÷25
有些同学不满足于上面的方法,又想到了其他的方法,列出:(5)(1875-125)÷25÷2(6)(1875-125)÷(25×2)。通过一题多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让位还权,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活动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就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地到讲台前发表见解,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七色花店”一节时,在黑板上事先画好了各种鲜花并标明价钱,学生分组展开买花活动,气氛热烈,每位同学都进入角色之中,最后的设计更是掀起了活动的高潮,教师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来:“我有25元钱,请你帮我配一束花,好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经过思考纷纷为老师出主意,有的说买5枝玫瑰,有的说每种花都要一枝,这样搭配起来五颜六色,很漂亮。还有的同学问教师喜欢哪几种花,按喜好搭配花……一些课上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下课后也抢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沉浸在愉快的活动之中,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
五、总结拓展,增强创新能力
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学习过程的回顾,是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梳理。课堂总结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把所学知识掌握好。另外是创设悬念调动学生进行新的探索的积极性。在下课前,鼓励学生大胆对不懂的地方提问,或者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所学内容。这个过程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要走过场。让学生自己小结。比如让学生通过思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等问题。这样的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数学(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武汉 华中师范出版社 陈明华
[2]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郑毓信
[3]“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 课堂、教材、教法 2004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