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精彩实效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王军霞

【机构】 河北省赵县赵州镇西关小学

【摘要】数学教学模式要依附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领;实效课堂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还不成熟,其主体作用是有限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作用是充分引导学生开展“主体”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适时引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疑点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挖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导入时可采用故事引入、猜测谜语、巧设悬念、设疑质疑、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操作激趣、模拟表演、举办辩论赛、争当小老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年、月、日”时,先讲了一个故事:“小红今年7岁,她的表哥小明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猜猜小明今年几岁了?”有的学生随口应道:“3岁。”一想又不对,小红今年7岁了,表哥怎么才3岁呢?同学们面面相觑。就在他们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我跟他们讲,这里藏着一个秘密,进而引入新课。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学习动力更足,一节课,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

  二、有效学法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过去我们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你学会了”吗?如今我们要问的是“你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要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用铁丝做了一个圆,让学生求出它的周长。学生说可以把铁丝拉直就能求出它的周长。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学生当时束手无策。我启发学生把圆和正方形进行类比: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周长是边长的几倍?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片、细线等实物,引导学生测量出必要的数据并进行计算,看是否能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极富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究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从想学、学会到会学的能力。

  三、重难点处引导,促进知识理解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关键。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并且一些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教师要顺应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灵活引导,我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时注意了:①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等方法进行推理。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再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指导学生把圆锥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倒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四、思维转折引导,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本质区别。《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但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造成学生无从入手,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分析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转折,形成新思路,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水果店有180千克的苹果和一些梨,卖出60千克的苹果和80千克的梨后,剩下的苹果和梨同样重,水果店原来有多少千克的梨?这道题从表面上看求原来梨的质量,而这里只知道卖出的,找不到剩下的,学生会出现障碍。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剩下的苹果和梨同样重这个转折点,只要让学生找出剩下的苹果有多少千克,就可以知道剩下的梨有多少千克,知道剩下的梨有多少千克后就很容易求出这道题,最后,让学生完整地说出思维过程,这样抓住了问题的转折点,就有利于表达思维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