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杨玉青

【机构】 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摘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先学后教”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当堂训练,内化所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实施
【正文】

      “先学后教”的“学”即学生自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目标的自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有效地组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呢?本文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法实践,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展开对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课前准备,调查摸底 

  (一)课前师生交流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即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起点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谈话中获得,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二)生活数据收集 

  数学教材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应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再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提取,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预习性作业前测 

  预习性作业能较好地反馈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了解情况,掌握了哪些知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减少甚至避免起点过低或过高带来的无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预习性作业一般在新知学习前一天,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内容一般在遵循旧知的基础上略有提升,处于原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为了提升“先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先学提纲”。所谓“先学提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差异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并借助习题将学生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指导学生扫清预习障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针对例题“一条裤子的价格是2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多少?”笔者列出了以下先学提纲。 

  1.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2.根据书上已经画出的表示裤子价格的线段,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吗? 

  3.根据线段图再复述一次裤子和衣服的价钱关系。 

  4.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几个? 

  A、要求出(),必须知道()和(),而()是已知的,所以必须先求出()。列式解答:()。 

  B、根据“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可以知道一套衣服的价钱是()个28元。列式解答:()。 

  C、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通过这样的提纲式导学,让学生在先学时有章可循,思路清晰。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障碍,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做到学生已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坚决让他们自主解决,把更多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研讨上,放到学法的指导与培养上,以此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合作探究,适时调整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因此,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后,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从而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和补充,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笔者课前先安排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再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你们搜集的物体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笔者在巡视中发现有一个小组在讨论一个墨水盒时发生了争执,有学生认为那是正方体,也有学生认为是长方体。笔者仔细地观察了学生带来的墨水盒,原来这个墨水盒的上、下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在笔者的教学预设中,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带来这样的墨水盒,并产生这样的分歧。但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未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笔者调整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改请这个小组内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深入地辩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补充,让他们通过相互间的辩论深刻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最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笔者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目的之一。

  “先学后教”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切实践行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策略,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大胆质疑,在课堂师生间的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又体现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教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