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设问题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 徐瑞虎

【机构】 河北省赵县南柏舍中学

【摘要】针对中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开展各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心引领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正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设疑提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的重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很重要。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策略

  (一)设计合乎学生实际的问题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难点与疑点。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中的难点与疑点,以便发现问题,设计合适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一篇文章时,笔者抓住文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春雨比作什么?短短五十几个字就写出了春雨几个特点?既然作者可以用短短的五六十个字就可以完成一段景物描写,而且还运用了恰当的修辞,那么同学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请同学们用短短几句话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知识素养。

  (二)避免问题常态化,设计新颖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在“问”和“思”中进行的,这就要求“问”有新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问”不能只停留在文章的思路结构、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方面。教师还需要从其他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背影》这一篇文章时,笔者避开了问题的常态化,没有从文章的思路结构、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展开提问,而是将文章的标题作为“问”的源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为什么作者没有以“父亲”或者“我的父亲”为题目,而是选择以“背影”为题目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通过通读全文,了解到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多次描写,通过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送“我”去车站离别时的背影、回忆中父亲的背影,从而使作者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及作者对父亲的牵挂与思念。因此以《背影》作为文章的标题,足以说明父亲对作者的疼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不但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文章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可见,阅读教学中避开问题的常态化,让问变得有创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出概括性强的问题,提高“问”的质量

  一堂语文课时间是有限的,提问设计的好坏,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将“问”进行创新,提高“问”的质量。这种短时间内让学生吸收到文章精华的创新之“问”,往往表现在“问”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问”能够牵一而动百,也就是将细碎的、肤浅的问题概括起来,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多问合一问,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思考、讨论问题。例如在《甜甜的泥土》这一课的问题设计上,笔者就抓住文章的结尾,设计出这么一个问题: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有什么含义?这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既要理解这“又”字的前一个问题“他看着那化了的糖,为什么很伤心”,还得理解“他为什么笑了”,更要理解“那泥土为什么是甜丝丝的”,也从中了解到这结尾的设计艺术:诗意般的结尾,给人丰富的想象,耐人寻味。这个问题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还使学生在那种酸中带甜的感觉中加深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同情,也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整堂课学生不仅思考积极,讨论也很热烈,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课堂效果很好。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妨在问题的设计上多研究一下,设计出牵一动百的概括性强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设计出符合文本内容的拓展性、实用性问题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普及,为语文阅读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既可以感受到画面的美,也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例如在讲授《冰心诗四首》中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诗时,在诗歌内容教学完后,为了提升学习的层面,笔者特地播放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学生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图片(与母爱有关的),让学生在听和看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使他们的“情”动起来。笔者接着设计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拓展性的问题:这两首诗歌都是写母爱的,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学生前面已经深受感染,这一有趣的问题更让他们既畅所欲言又有动手的欲望。学生因此更好地把握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情感,使整堂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问题的设计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应对阅读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仔细设计,使问题的设计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