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赵 亮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新华中心校


【正文】

      语文这门课程,很多学生感到难学好,兴趣不浓厚,好像没有数学那样简单,特别是阅读题,更是无处下手。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把握地做好阅读题呢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学习冰心《山中杂记》中所写的:在我跪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还有就是小狗了,出其不意在山顶遇见它,它追着我狂吠不已,我吓得不动了。他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我提出问题,一、马为什么用善良的脸来看我?二、写出狗的什么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说出了答案:作者身在外国,在医院养病,孤独、寂寞,和马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写出了狗的顽皮的特性,接着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生活反差的东西也特感兴趣。例如《白衣天使》中的南丁格尔跻身于上流社会,不想享受优裕的生活,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独自开拓现代战地护理这个艰巨的事业。现在的学生大多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有受过艰苦的锻炼,南丁格尔的选择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差很大,抓住这个问题提出:南丁格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事业,看来南丁格尔于我们大家的不同之处表现在那。这个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他们在下面交头接耳,各抒己见,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围绕这个问题,我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优与作者产生共鸣,去理解课文,还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美。常听一些诉苦: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发现美。实际上选入教材的大都是优秀的文章,它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只要稍作思考,总能找出它的亮点,以亮点为切入点,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例如教《荷塘旧事》时,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描写的月下荷塘和太阳下的荷塘的美景,那种恬淡的、多情的、朦胧的描写,让学生以美感的共鸣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也就是专家所讲的外包装广告效益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个演员一样,表情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把喜怒哀乐各种表情都集中在同一张面孔上,学生也跟着老师如身临其境走进课文。教师还要运用肢体语言、色彩、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组织教学。课堂语言要有幽默感,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学生的目光追随着老师的身影,思维也跟着老师的语言走,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学生就有所收获。这也就承诺了我们常说的“向课堂要成绩”这句话。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堂也一样,由老师主导,改变沉闷单调的气氛,让课堂充满乐趣,千方百计的诱发学生的情趣。其二、让学生多记一些词语、成语和优美的句子。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里丰富的语言材料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记忆仓库里的储备就是靠记忆来的,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学生记得越多在组织语言上就会有一定的功底。他们在作文中就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虽然也能理解课文中或阅读题中的含义,但是有时表达不出,就好像茶壶里煮饺子,吃出倒不出。多记词语和优美的句子也能克服学习中的这些困难,另外上课回答问题也能“出口成章”。运用这方面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得心应手的解答阅读题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类题。学生的这些优点引起老师的喜爱和赞扬,给学生也做了楷模,这样学习语文不再吃力,还特别感兴趣。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我除了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积累语言词汇外,还鼓励他们多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电视、广告、书籍、家人朋友都是学生学习词汇的地方。每周用半堂课时间让学生说出这周在课外学会了什么词语拿来和同学交流。

  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随时注意对学生的训练,让他们能正确表达,课堂中我坚持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使用恰当的言辞,还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常和谈们交谈,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其三、巧用文本,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究,展示个性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之基础和主体差异,让学生在认真读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读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提出,把有价值的罗列出来等待讨论,对一般性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对某些关键性而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提出,共同探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认真读悟,告知学生“一切答案都在文本中”,学生都会有一些非凡的表现,这样课堂上不但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问题,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作者和自己的双重体验发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做主,用自己的经验去品味作品中的内涵,获得独特的体验。因为有些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都没错。例如,学生学习《伟大的日子》这篇课文时,我最后提出伟大的日子中的日子可不可以向后延续呢?大部分学生想了想说可以,其中一位同学说不可以,因为第一自然段说那一天就是最重要的日子。这时,课堂成了辩论会了,大家据理力争,各抒己见。我一听非常高兴。没错,大家都说的有道理,两种答案都对。这一节课在大家据理力争、激动、兴奋中结束了。

  其四、交给学生做题的思考方法

  语文练习题中有些题中有些题和数学题一样,也有他的做题方法。这些题老师总结出做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做这类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练习册中《奥林匹克新格言》短文中的阅读题有这样一道题:文中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体会到什么?这句是引用梁启超的,让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像这类题就交给学生一个解题的方法,就是答案在本段找。因为作者想抒发的感情就藏在这句话里,想阐明的道理就和这句话的含义一样。就如同我们上课时给学生讲道理一样,我们讲了半天,然后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来个总结。名言有时放在前面,有时放在后面,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另外还有一些题,他们的思考方法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作者写文章,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材料,要表现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我们常人一样。其实我们平常所见到让人感动的或者让人吃惊痛恨的人和事,我们也会用肺腑之言在一起谈论起,我们所说的就是和作者表达的心声性质相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理解阅读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如同作者一样身临其境去体会、理解。这样就能找到答案,这种理解方法与其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学生的头脑,倒不如说本文作者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了作品里。还有,凡含义深刻的句子,总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贯穿其中,理解时应仔细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表达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五、加强课内阅读教学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形成的,阅读教学在单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每一篇都是经过精拣细选而来的,其词句规范优美,生动形象,文辞精彩,引人入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多读,能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平时教学中,把理解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悟,老师相机点拨,渗透学法。我设计了初读精读这样的阅读步骤。初读,了解事情,了解人物,词语。精读,分析句式解释句义,划分段落,概括内容,归纳中心。划分段落时,交给学生如何分段,为什么这样分,作者如何安排材料,这些内容如何体现了中心意思等。归纳中心时,交给学生两点:首先写出课文的内容,再写出表达作者的思感情。

  想象力是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创造的源泉和基础,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和最有效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16岁时曾产生一个怪念头:假如我骑在一条光上,去追赶另一条光,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这一想象使他产生可相对论。可见高科技的发展,都是以人的想象力为助推器的。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新颖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课题上、关键词句和矛盾处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灵魂,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我们往往就能了然全文的概貌,从而进一步把握全文的内容及中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全文的理解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这类关键词句,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处,促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就得到发展。《琥珀》一文前面写“太阳暖暖地照着”,后面却写“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整个树林”。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同学们投入到讨论中,五分钟后,有同学回答说:这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早上太阳刚出来,让人感到不怎么热,所以是暖暖的。中午太阳才是火辣辣的。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看来矛盾的地方,顺势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层层深入,自悟自得,不仅巧妙地化解矛盾,而且让学生亲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有些文章结尾虽然言已尽,而情未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遐想空间,我们可借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结尾。人们总喜欢把石榴作为“虚伪”、“好处风头”一类人的象征,让学生冲破认识的定势范围,进行发散思维,想到石榴也具有活泼乐观,热情奔放的优良品质。

  学海无涯。作为教师,教海也无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重视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巧用文本,不断发现、深入挖掘,让每堂语文阅读课精彩而独到,让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高而深。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