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作者】 董 建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庆卫镇中心校


【正文】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通过我多年教学的总结,我觉得学生认为作文难主要有几点原因:(1)不细心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3)习作内容、形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4)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5)缺乏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这几年的写作教学中注重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症”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先从习作考试练习,循序渐进,慢慢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比如说,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掌握写作的技巧

  1、学会观察

  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可是一写作文就惊人的相似,原因就是学生有生活但缺少观察,许多美妙的事物就因为学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和学生“擦肩而过”。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景,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描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以前没有的感受。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写作的材料。

  2、学会积累

  作文的真谛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教学实践中,读者学生的作文,觉得语言生硬,言不达意,更有甚者,通篇都是大白话,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比如,从书中积累,多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不少都是语言优美、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佳作。也可以从课外书中获得素材。除了从书中积累,还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有各地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至是外来译音词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就丰富了。

  3、学会运用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胡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克服学生对写作害怕的情绪,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