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校管理如何做到精细化

【作者】 曲旭东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教师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挥而就,也不是高不可及,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枝大叶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良好行为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精细化管理使校园环境更和谐

  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的外在管理,它涉及的内容应有: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师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厕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工作,往往有时由于这些看似细小的工作未做好而出大问题,而影响学校全局。反之,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2、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生动精彩

  课堂犹如工厂的生产车间,管理要有序化、精细化;但工厂车间生产的产品是无生命的,而课堂上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个体,因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工厂车间是采用不变的生产程序,而学校课堂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如果课堂缺失有序、精细的教学过程,就不可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3、精细化考核制度管理,使考核更科学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精细的考核制度体现于各个管理层面,体现于符合本校现有实际状况,体现于可实用性、可操作性,体现于奖惩分明等方面。当然,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实践检验、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4、精细化分层分块管理,使效率更提高

  学校精细化的管理,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管理,但又是一个分层、分块的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每一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肯定他们在管理中所取得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更上一层楼。

  学校精细化的管理不能是机械、僵硬的管理,而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渗透情感交流的管理方法,使精细化的管理收到最期望值的高效。

  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5、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

  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

  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

  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第二,把“小事做细、做精”。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第三,职责明确、分工到人。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四,工作一日一清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五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

  第五,让过程管理统领结果管理。

  学校管理重在过程,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六,落实是管理的关键。

  管理的关键在落实。只有加强管理监督,过程控制、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才能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探索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重点抓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逐级负责制度的落实,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年级组则由校级干部任组长,其他干部任副组长,全面承包本年级的管理,明确责、权、利,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期末总评表彰。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大家心里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