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析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特点

【作者】 覃伟银

【机构】 中共荔波县委党校


【正文】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凡是读过他的诗词的人,无不为他那丰富的想象,包函中外,贯通古今的丰富内容,波澜壮阔,气凌霄汉的磅礴大气,昂扬的激情而叹服!其艺术魅力,简直冠绝古今。

  为什么毛主席诗词会有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呢?其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单从他诗词的语言特点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词工巧,意新语工求至善

  诗写得生动感人,主要决定于作者的生活体验是否丰富,观察是否敏锐,提炼是否深刻等因素,丰富的体验,敏锐的观察,思想的深刻,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因为语言终究是思想感情的外衣。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是《十六字令三首》之二中的诗句,其中“酣”是痛快的意思。“战犹酣”雄健有力。“万马战犹酣,”其声威就更浩大。读者由此完全可以想象到,骑在马上的人——“我”。于万山丛中,是何等的雄姿!正是“我”和战友们,不畏艰苦,乐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才使红军这股铁流不可阻挡。

  在这句之前,毛泽东把群山想象为“倒海翻江”的巨浪,构成“万马战犹酣”的背景。这样,两相映衬,极为壮观。对山的想象是虚对万马奔腾的描写是实,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构成了激荡壮阔的境界。

  说到用词的工巧,下面的词句最有代表性:如《十算子·咏梅》中的几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漫时,他在丛中笑。”

  上阕一个“俏”字,结上启下,提挈全篇,使梅花美得俊逸。美得机智,美得妙趣生,美得使疾恨者无可奈何。真可谓传神之笔。而下阕一个“笑”字,与“俏”字呼应,由外及里,由表现到精神,真高明奇绝之极,令人拍案叫绝。这个“笑”是看谁笑到最后的笑,也是充满着自信,预示未来胜利的笑。她在群花之中,与百花同在,与百花同享胜利的欢乐,但她却是百花魁首,百花之神,领百花争艳!

  毛泽东用词的工巧,其细心,认真的程度,是极为感人的。对待一个两个数字,所下的功夫,所表现出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极端的负责任,都是一般人所望尘莫及的。就是一个标点,毛泽东也绝不轻视,总是再三斟酌,反复推敲,不达至善,便不罢手。

  如在《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19571月于《诗刊》发表时,有两句的标点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收入《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和1963年版《毛泽东诗词》时,毛泽东根据别人的意见,这两句的标点位置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改后,胡乔木又反映袁水拍同志的意见,提议将这两句的标点仍改为“一轿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好,毛泽东当即同意。他这样改来改去,却只为一个标点的位置。毛泽东于词的工巧至善上所下的功夫,是何等的感人!其谦恭、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堪为人师表!

  二、亦庄亦谐,幽默风趣

  毛泽东诗词,形象生动,富有美感,情调激昂,又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特点。例如:1963年写成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词的上阕写道: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恶势力一时猖獗,貌似强大,但毛泽东在任何敌人面前显示的总是巨人般的形象。在他眼里看来,整个宇宙间那么大,小小地球上的几只

  碰壁苍蝇又算得了什么?别看这几只小小丑类又是挣扎,又

  是怪叫,其实更加显示了它们形象的丑陋和行为的可笑。而当时的反华势力在国际舞台上,也犹如苍蝇一般,处处钻营,大喊大叫,东一处讲话,西一个报告,歇斯底里,丑态毕现。毛泽东俨然一位漫画大师。将其形象与苍蝇的丑态联系在一起,惟妙惟肖地画出他们形象的丑恶和本质的虚弱,表现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反华势力的深深憎恶与鄙视。

  “妈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此句中的两处用典都十分耐人寻味,有关唐人《南柯太守传》的典故恐怕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酒后醉卧大槐树下,酣然一场好梦,梦中来到一处所在,谓之“大槐安国”。这位外来客一时间福星高照,攀龙附凤,荣华富贵,好不自在。然而一觉醒来才发现这原来是南柯一梦,梦中的“大槐安国”不过是槐树下一个大蚂蚁罢了。作者用此典故真是妙不可言。他无情地讽刺了现代反华势力耀武扬威,称王称霸的狂妄行径。既令人发笑,又值得人深思。正所谓庄中有谐,庄谐合一,显示出幽默的力量。因为这首词涉及的论题是重大的,论战是严肃的,然而诗人就像一位幽默大师,似乎信手拈来一系列的比喻和用典轻松自然地向人们讲述一个笑话一样。

  三、诗如画

  诗如其人,毛泽东伟大而质朴;崇高而平易近人;表现在他的诗词里便是:博大精深,善于活用典故,推陈出新,化用旧句,古为今用。但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读者以人与物的美的享受,使读者在感情上受到艺术感染,从而体味和捕捉到其中美妙的意境。例如,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就是以谚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结尾的。在毛泽东诗词里引用神话入诗的地方也不少,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里,最后一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就是神话传说引用的典例。它使诗词通俗,增加诗情画意,平添了多少瑰丽,引起人们多少美丽的遥想,产生无限的艺术美。

  从上面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诗词在语言方面,善于把千言万语难于说清楚的事物用极简炼的语言,最贴切地表现出来。雄奇瑰丽,流利畅达,还活用典故,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古为今用,赋于古代典故以崭新的意义。她如同显微镜和望远镜,能够小中见大,以一取万,寓繁于简,余音绕梁,语精句警,寓于启示性,意味隽永,似弦外音,有味中味,言近青远,真可谓“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