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方法

【作者】 杨熙然

【机构】 天津市河东区成林路香山道小学总校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生识字一直存在着事倍功半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没有选好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充分挖掘低年级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思想动起来,身体动起来,融入生活,此外不应该仅仅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应该针对汉字“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方法;主动识字
【正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识字[1]。”

  虽然大纲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现在低年级中存在着一些学生识字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内部动机”并不积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重视和掌握学生的“内部动机”,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但现在出现在课堂上的一些方法还有待商榷,例如备受推崇的游戏识字法,大概包括两类:一类是电子媒介游戏法,即利用幻灯片和动画进行游戏,复习或接触新字,这类方法固然照顾到了低年级孩子的兴趣,但忽视了低年级孩子另一个特点: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于生动的画面上,如果长时间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那么会造成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教学中的一些背景画面和辅助手段,另一类是人际互动游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类方法会造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出现课堂“假繁荣”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更适用于个别学生的指导而不是面向全体的班级授课制度。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上识字呢?我觉得这一问题还是应该由教学的客体入手。识字教学的客体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是中国汉字。

  作为教师,要首先了解教学最重要的客体——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尽可能的寻找生长点,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寻找合适的备课内容和识字教学方法,例如,针对于内向恬静的孩子,我们就引导他“思想动起来”,针对外向活泼的孩子,就可以引导他“身体动起来”。

  识字教学的另一客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记录事件的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清代以后,汉字的构成可以分为6类,也就是《说文解字》中所提到的六书: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也就是说,像日,月一样字,是用类似画画的方法表现的,有象形文字的影子,可以形成一幅图画。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3]。”利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强调,例如上和下,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会意,“会意者,此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4]。”。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形成新的字,例如信,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5]。”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组成的新字,由于组合方式多样,形声字占到汉字的百分之八十。转注,“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6]。”古人巧妙的利用同义字来丰富汉字体系。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7]。”古人依托字的读音,创造一个新的字,来表示某一个含义。针对不同的汉字客体,识字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首先,图画想象法

  一年级教学中最先接触到的汉字,大多数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这样的简单的,形象性很强的汉字,例如:上,下,采,牛,羊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金文“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画一画“大山”再学习“山”这个汉字,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想象字形和生活,含义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图形甚至是动态的画面,从而记住汉字,一定会让学生觉得很有趣。

  当然这只针对简单的象形字,针对像“马”“车”等金文较复杂的字,可以在黑板上写出金文的写法,并把它当做一幅图来讲解,引导学生将图片变成一个故事或一个小小儿歌,进行集体交流,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就会更有吸引力,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其次,归纳对比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渐渐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形声字和会意字,这两种汉字多为两个字组成的汉字,所以,教师可以先讲解常见的偏旁和部首,例如:草字头表示低矮的植物,斜玉旁表示美玉以及美好的实物,这样当学生遇到这样的偏旁时就会初步了解字的含义,形成成就感,虽然学生不知道字的准确读音,但这点成就感足以推动学生学习汉字,逐渐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定的专题将有关联的字总结在一起,例如:形近字——“双胞胎字宝宝捉迷藏”(请,清,情);同音字——“同名字宝宝大联欢”(身,深,申),近义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冰山理论”的原则,即只展示给学生几个字,其他的字,引导学生去思考,适时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利用竞赛的方式,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并利用低年级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动机,但要注重及时复习,巩固以及温故知新。

  最后,身体表演法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个方法更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一些看似简单,但是很难讲解的转注字和假借字,例如:身,由于这个汉字表示身体,并且形似一个侧身单腿站立的人,于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起来,放下手中的笔,用自己的身体表现这个字的形状,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大声的读这个汉字,我发现这样的方法会让低年级的孩子更加乐于去学习这类汉字。此外,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收到了意外收获:一个平时沉默内向学生大胆的问到:“是党参的参吗?”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另一个汉字,这节课结束之后,我发现孩子们竟然利用这个方法连续学了10个汉字。真正做到了改变方法,实现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负担。

  此外,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仅仅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喜欢学汉字,产生主动学汉字的愿望。例如,在午间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在班内的图书角内放一本字典,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路牌,广告中的汉字,定期举行班会进行交流和“汉字派对”,增加学生识字量而减少学生负担。

  小小的方块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学生学会汉字,学好汉字,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追随课标,创新方法,不断探究,才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在知识的天空中振翅高飞。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肩负使命,为了让孩子们在识字的旅程中多一份欢笑而努力。

  引用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版

  [2][3][4][5][6][7]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10年版

  2、 王力, 《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010年版

  个人简介:杨熙然,生于19907月,女,汉族,201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热衷于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乐于寻找语文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经由实践,集结成文,多次受到学校以及教育相关部门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