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构建

【作者】 李 平

【机构】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

【摘要】开展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当前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从目标、原则、内容、方式和保障等方面构建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将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提高西藏小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
【正文】

      教育信息化为民族地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赶上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培训提高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正是抢抓机遇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开展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一)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当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二)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牧区教师由于社会生活面狭小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知识结构更新慢。借助网络,能拓展其专业知识;可以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搜集获取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与他人在网络进行交流经验分享,能加强农村教师专业情意。

  (三)这是改变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落后现状的需要

  笔者对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显示,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低下: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重要性认识不足,畏难心理严重;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普遍太差,不足以支撑其信息技能的提升;教师信息技能普遍较弱,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教师网络行为尚待规范,对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迄今为止,在自治区和地市级的小学教师培训中,尚未开展过此项目。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的经常性项目,开展广泛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

  二、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与原则

  (一)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信息意识与态度养成为先导,以信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基础,以信息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根本目标,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重视信息道德的培养,提高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目标: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信息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3.信息技能目标: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目标: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家长、同事、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5.信息道德目标: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和健康使用信息技术,规范信息技术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二)培训原则

  1.紧密结合实际。培训的目标应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制定,培训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来确定,培训方式可采取剖析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带着问题来接受培训,让培训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培训产生实效。

  2.分类推进。受训对象力求广泛,可以考虑对全体45岁以下的教师提出轮训要求;但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分类指导,按照年龄、任教科目、兴趣、接受能力等将教师分为不同的组别,安排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

  3.循序渐进。培训内容力求系统,从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安装和使用、硬件维护、网络连接和安全防护、信息检索等,到中级水平的课件制作,再到高级水平的信息化条件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研发等,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但应允许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跨过初级甚至中级水平的培训,直接进入高级水平培训。

  三、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方式和保障

  (一)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论——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更新教师头脑中的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石。

  2.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学习计算机硬件维护、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信息检索、网络安全、课件制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使教师能进行初级的信息技术应用。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教学设计的经典理论,如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和设计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髓——学习环境的设计技术。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技术,并能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与实践。学习学科整合及模式的理论和方法,讲解和演示目前比较流行和实用的整合模式及相应课例,如Web Quest模式、学科“四结合”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将学科整合的思想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二)培训方式

  1.由点到面,校外骨干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接受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为点,派出去参加自治区级、地市级的骨干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其他教师,扩展培训到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学骨干的作用,通过能者为师、校本专题训练、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形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

  2.案例研习。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精心组织的典型案例或来自被培训者自身经验的案例进行讨论、反思、评价、并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主要有: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培训双方作好准备;课上实施,教学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总结评述;课后反思与实践,头脑风暴式讨论后的反思自省—亲身实践—同事互助指导;评价与反馈,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培训课程的评价。

  3.任务驱动。在培训过程中,以若干典型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及其完成,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过程是:任务导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完成任务—效果评价。

  4.校本研究。通过教师参加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培训方式。旨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研究,应主要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而展开。

  5.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并调整偏差,通过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反思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教师的反思过程分为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个环节。

  6.远程教育。运用卫星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便捷、优质的培训资源。鼓励参训教师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优秀的交互功能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三)培训保障条件

  1.培训基地的建设。为了确保培训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各培训基地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配置存放培训中心教学资源库的高档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学员机50台、备用机5台,局域网内100M交换到桌面并有1M以上互联网专线出口,卫星接收系统不少于10台套,机房建立采用纯软件方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的从事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培训高质量地完成。培训师资队伍一定要依托高校,吸收一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专业面应覆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并且能够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员的学习。

  3.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对培训工作进行必要的监测与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考核可分为管理、过程技能、任务和理念考核等四部分,管理考核主要是强调学员的组织、纪律观念;过程技能考核贯穿于学员学习的全过程,培训教师根据学员操作情况填写其学习过程技能考核表;任务考核要求学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自主地完成相关的任务。比如:PowerPoint这个知识点的任务考核,学员利用Internet搜索必要的素材,制作一个课程教学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中必须有图形、声音、动画、超级链接等。培训结束时,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理念考核,了解学员的培训收获和未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设想。

  总之,从目标、原则、内容、方式和保障等方面构建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西藏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提高西藏小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Z].2004-12-25.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