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周 江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鸡场乡格戛小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及实践案例的方法对双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阐述需要做到数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合作,协调互动,才能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双主体;数学;教学模式
【正文】

      所谓“双主体”数学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教师为主导”和“以数学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交互为主体关系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在师生之间建立交互主体,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是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交互转换的过程。当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教师为主导时,学生通过十几分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所设计的一些问题予以解决;当以数学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时,学生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很自然地会对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产生一些疑问,以向教师提问的形式请求教师予以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从尊重师生的生命价值出发,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思维一直活跃,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就实现了师生之间交互主体地位的相互转换,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师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和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从而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体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施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1、重视课堂引导,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该阶段他们情感的最大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 他们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来感知事物,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兴味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致部分学生的情感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厌恶性的情感对学习产生了反作用。若能在课程一开始就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如在上小学四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课前笔者先布置学生每人剪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其中方法之一是: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剪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如……为本节的研究方法做一些隐性的启迪。当引入课题,明确目标后,笔者先为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新知铺垫。接着,通过学生讨论、操作(实物教具拼图),观察对比,模仿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实现公式的推导。当中,有学生想出不同的推导方法,教师不马上说出谁对谁错,而是把此问题,留给学生们自己操作得出结论后结合例题讲解。教师小结学生的多种推导方法,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做专项练习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小结出:求梯形面积要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能用之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学生们都很兴奋,练习时更起劲,课的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2、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创设、维持积极的课堂群体心理氛围

  课堂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相应出现一定的变化和波动,并且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效果。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能对此有所察觉,还应善于调动和调整。

  如在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学习那段期间。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兴致很高,感觉很新鲜。但学了两、三节课后,学生出现厌倦的情绪。老师这时候就要多想想办法了,因为这个知识非常重要,不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口诀,还要掌握它所表示的意义、简便之处等。如果我们变换一下方式,它又会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我们可以在每一句“口诀”身上下文章。让孩子找出横排的口诀与竖列的口诀有什么规律,找出规律后,通过游戏“看谁最机灵”,把打乱的所有口诀重新排列好。小组讨论的气氛热烈,孩子们也就喜欢玩和学了,这样还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3、利用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它会使人精神懈怠,因为没有成就感的激励,继而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

  比如,三年级的“米和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概念。这时,“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提出课的目标与要求,然后集体到户外学校操场跑道上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完成课的内容:找出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教师同时积极参加进各种预设的活动中。各小组通过思考、讨论选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因为是学生们集思广益,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所以学习起来很投入。整个课堂上欢笑声、研究探讨声响成一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又促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本来可能枯燥的课堂因为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就变得精彩。

  学生课堂心理是各种教学模式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核心内容。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随着教师课程的推进,总是在动态变化的,并随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这样。通过探索实践,已经可以确定的说,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心理向着良性状态发展。教师利用双主体教学这个平台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形成学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良好的教学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心理氛围中,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九种基本关系处理[EB/OL].

  [2]刘益良.双主体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EB/OL].

  [3].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把握[EB/OL].

  [4]吴晓玲.感悟新课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