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德育无形间渗透在教学中

【作者】 林 迪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五中学


【正文】

      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已经失败。德育教学难道不也是这样吗?过早暴露德育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与偶由于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我几乎每次课都会在自己的课上对学生进行冠冕堂皇的德育教育,并要求他们这样那样做,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可时间长了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是空洞的,对学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然而,一次偶发事件却让我茅塞顿开,事情是这样的:

  上学期末,有一天吓着很大的雪,同学们都撑着漂亮的雨伞来到学校。

  我走进教室我一眼就看到讲台上躺着一把雨伞,本来是一把很漂亮的雨伞,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漂亮的蜻蜓图案,可惜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上面还有好多的脚印,显然是被很多人踩过。怎么样?看到了不捡起来还踩上一脚。我知道是谁干的,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顽皮。我不由得皱眉头,刚想批评他们,突然我又改变了一下注意,何不趁此机会做点文章。于是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讲课文,而是引导孩子们说这节课改上口头作文。

  我静下心来,弯腰捡起了那把雨伞,举起给孩子们看,说到:“你们看看这把雨伞,再用几句话描述一下这把雨伞”。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抢先开口,教室里一时沉默了。许久,严英慢慢举起了手,我示意她说,“这把伞上的米老鼠很可爱。”接下来同学们都说开了:“这把伞是橘黄色的”、“这把伞很漂亮”……“这把伞本来很漂亮,可现在很脏了。”机会来了,我又赶紧问到“怎么会这么脏?你们还觉得它很漂亮吗?”“不、不漂亮了。”我问:“这把伞是谁的?”没有人回答,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有人回答,最后刘枫站起来及不好意思的说:这把伞是我刚才在走廊上捡到的,我问了,没人领,不是我们班上的”。哦,原来是这样!我问他:“你把伞放在什么地方?”他说讲台上。看了事情还不简单。我请他坐下。接着问道“现在怎么办?”“我们应该找到伞的主人。”“是葛磊把伞丢地上的”“还有葛朋,他踩的。”“石真旺也踩了的。”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许多同学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同学都低下了头,看来,已经认识到了错误。还没有等我批评他们,他们一个个站起来承认了错误:我们没有批评他们,只是说“认识到错误能改正就好了。想想现在该怎么办?”“下课了把伞洗干净,再还给失主。”“对,就怎么办。”看来,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快下课时我又布置把今天发生的这件事写进作文,后来,收上作业一看,我欣喜若狂,写得太好了,不说内容,单看题目就够让人兴奋的,什么?一把伞的遭遇?伤心的雨伞?可怜的蜻蜓……

  这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留给我很多的思考;原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时不用批评的,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不用煞费苦心。如果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能少用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抓住一切可教育机会让德育渗透在无痕间,必定会出现“春雨润物”般不漏痕迹的教育,学生就会有心灵上的触动、感悟和收获。那将多么令人向往和欣喜,让我们为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