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田先竹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马场坪小学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开、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可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之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化动为静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我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浅谈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的几点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明白孔圣人的教导,知道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节课的开头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计算机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也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而费了不少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不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高中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现在语文课本大部分文章内容反映的是现当代时期的事情,更不乏解放以前的事情,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距今已有五十多年;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等等。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三、妙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能高效促进语言积累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在大量的积累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语文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变换形式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可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要讲到“之字”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样?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都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外失败。这样,在对比中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我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希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更多地为现代教育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最爱的一门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多媒体课件用得恰到好处,从而真正地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用^���X N ��R ��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笔者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

  “题海战术”或密集型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笔者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四、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笔者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