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把法制教育恰当适时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作者】 瞿朝富

【机构】 贵州省赤水市葫市金沙小学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和法制逐渐健全的时代,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法制教育恰当适时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笔者主要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策略;经验
【正文】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学校的相关法制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完善,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也作为一项人文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合适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课文可以通过法制的口径进行解释,可以说是活生生的教材。本文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教师要明确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法可依”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一个保障,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时期的学生也应该了解一定的法律常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要去影响身边的人去遵法、守法,只有如此,才能算是合格的新时期小学生。邓小平同志说过“培养法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通过小学生好好学习它,并合理的运用法律,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切实的利益。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电视、网络的影响,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目无法纪、追求刺激等思想也逐渐的渗透到了学校中来,小学生由于其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加之容易受鼓惑,很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员所误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负责的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科目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负责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着想。“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守法意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知识做好法制教育的渗透

  小学时期的课本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也有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法制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优秀青少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比如《我爱祖国》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们可以抓住“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的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中的“一寸”、“一声”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理解烈火烧身时,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呻吟,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我还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他为什么没有跑?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明白:咳嗽一声或动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那么“我们整个班,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从而提出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个浅显却又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论证。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么做,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课本中海油很多相关课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景阳冈》的“武松打虎”来说明现在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是不能打的,与此同时引申出一些其他的国家保护动物,以及相关的国家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以及守法意识。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学校是学生法制教育的大课堂,班级就是学生法制教育的小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身边的各个细节,来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如用班级制度、学校常规等来约束学生,让学生不仅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懂得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我们学校,学生除了要了解《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或《小学生守则》外,各个班级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经过讨论、民主议评,最后一致通过一系列的班规课规等,比如通过学生的全体投票来决定班委会成员,来让学生了解公民的选举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班级里的事,事无巨细,都要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一物,比如搞卫生,教师则可以将哪个人做哪个地方的什么卫生写得一清二楚,才能在卫生没搞干净时查得到相应的同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教育学生要有公民意识。“法治”还体现在班级的方方面面,比如,每个班基本上都有一项基本班规,对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量化考核,还有一些是各个小项的条规,细细陈述,不厌其烦。因而我们的班主任往往先将规矩定在前,然后对照着这些条例来治班,以取得执法如山的效果,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定期组织一定的法制教育班会,比如在学习了某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对于课文知识进行再次回顾,整体讨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会了什么?如果遇到相似的事情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让学生由感知提升为运用,进而提升法制教育的渗透效果。

  四、教师也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等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讲解、传授入手,也要从学生的实际体会、感知入手,让他们能够切实的能从自身的认知角度去思考,去认识。比如针对某个案例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案例进行认识,通过周记、作文的形式写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认知对于学生再次教育或者纠正,让法制教育切实能够得以实现。另外,教师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案例,让学生自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法制教育的途径变得更为宽广。

  五、在习作活动中关注,规范法制行为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我们不光是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