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信息技术课的一些思考

【作者】 陈 菊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


【正文】

      我任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以来。在教的几年时间里,虽谈不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想却是颇多的。下面是我在几年的高一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一些探索和感想:

  首先,我认为最基础的是各级领导要重视,课时设置要足。这里面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普高班学生虽然对计算机兴趣很大,但伴随着现在对网络的错误认识(认为“上网”就是玩游戏、QQ聊天等),另外初中学校大部分硬件设备不足,上信息课时学生自由度大,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应该是给他们“上网”、“玩游戏”等,加上本来我们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学生的这些态度有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应该先引导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信息技术课现在的地位,重视信息技术课,从而端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第三,任课教师要有精深的业务水平。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知识领域广,如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就有“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硬件领域和软件领域都不断创新。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相当精深的业务素质,业务水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至少需要一壶水?”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其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上课时显得枯燥,无“材”可施。

  第四,任课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做好大量的课外准备,要大胆创新,能自主建构教学的内容体系。现行新课标的高一信息技术教学,涉及面广,课时少,所以信息技术课上,任务设计与学生水平估计是十分重要的。而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技术发展的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知识体系的主线上,常见有三种组织方式:一种是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播为主线;一种是以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为主线;一种是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为主线。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优劣,结合自己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主线来构建自己上课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上,特别要强调首先改变其他学科教学中原先以教为主的模式。教学中多通过创设适当的情景,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强调知识的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的新课标要求,同时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纯技术的掌握,转变为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对现实操作中问题的解决,对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的遵守。对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在教学上要注重学生整体的教育,在课堂知识的组织和展开上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应用现代认知规律的指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上,应如何减少与本课程无直接关系的任务,让学生多一些自己动手和思考的时间等。也就是说,我认为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可能要比教学能力更重要。

  第五,信息技术教学中建议多采取任务驱动和情境教学的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操作模块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又可以培养了学生使用“帮助”菜单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如Flash教学中,试问学生“如果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呢?”;图像处理中,“怎样把图像脸上的雀斑去掉呢?”……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来完善和发展认识自己,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目的,促进了知识点的落实。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明显。具体的教学例子我就不详举了。

  第六,学校的教学硬件、软件、潜件的建设要到位。硬件建设主要是指教学设备的建设,包括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房、电教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软件建设主要是指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指教学思想、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建设。前面提到,我们学校有一部分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都没摸过电脑,因此连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懂。而现行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在一年内完成那么多模块,且其中理论部分专业概念强,操作部分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学生机房配置上应保证一人一机;教师上课时最好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否则一节课理论,下一次课上机,或者上机时学生们我行我素,都会使上课效率大大降低,如此下去,何谈完成教学任务和效率?

  第七,我认为最好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个参考点,如教案或教参等。现在,高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一个参考点,没有具体实施的固定模式,一切只能靠各个教师自己的把握和理解。我第一次教时,刚看完新课标,新教材,第一个感觉是看不懂,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跟原来的教学习惯相比,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找不到,一头雾水。并且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条件不同,又是一门新课程,都没有范例可寻。又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性很大,这些都给信息技术课尤其是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教学中彼此找不到参考点,也不知自己将落脚何处。

  我经过一年多来的教学、看书、摸索,强行洗脑后,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新教师从教时,认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关键。新课标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将原来计算机技术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这次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关键所在。新课标进一步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结构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塑造人,以终身教育的眼光来培养人。只有把握好了教学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最后,我认为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级多组织教师各方位的教材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刚起走,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迷惘和疑惑的地方。通过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明白新课标下信息教学的真正目的,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利于本学科教师把课程、技术、教育智慧与新课程观融为一体,从而在实践中真正解决各种整合应用的问题。

  以上只是我个人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想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因惑和处于不断摸索中。在新课改中,有些问题难以一时很好的解决。如学生起点不一,在同一堂课中如何让他们都能有收获?零起点的学生在大班中如何学习?新课改中强调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如何实施才能正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现代教育如何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使新课改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而不是“应试”教育?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交流,找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借用一句话,“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在新课改下,应该是学生、教师与社会一同进步,这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潮流。新课改给我们的带来什么?是挑战。我们只有迎接挑战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会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符合课程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