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实施有效激励,推进合作探究——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

【作者】 刘瑞海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正文】

      所谓“激励”就是在尊重他人个性的基础上,关注他人渴望成功的需求,对其参与活动所显现的各种优良表现及时给予充分热情的价值肯定,激发人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发挥的科学管理方法。

  行为科学证明:“激励”本身具有很高的刺激力。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外界有效刺激的情况下,其能力最多只能发挥20%-30%,在受到有效激励时,其能力最可大能发挥80%-90%,而且在“激励”的积极作用下,由成功体验所形成的强烈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所产生的强大动力,不仅可使本已具备的优势持续保持领先状态,同时这种心理强势合理迁移至缺憾方面,还剪使原本的不:会上足达到赶上或超出他人的水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的需要可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其中前一种需要的实现是后一种需要实现的基础和条件,而自我价值为他人所认可获得的满足,能使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迅速确立乐观自信的优良心态,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其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的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的激发人积极追求并实现目标的强大动力的公式表述为:激发力量=目标效价X期值。基于这个公式,激发人的潜力必须对激励对象进行人全面的了解,掌握其内心真实的需求,针对可实现的目标,恰当地运用各釉激励手段,诱导其在体验成功的感受后,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确立乐观自信的优良心态,为更高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成年人过度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望充分展示自我价值,赢的他人的尊重,确立自身在集体中的影响地位;另一方面又缺乏深入探究的自觉性和持之以恒的专注毅力。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始终是外因,教育活动的一切企图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所以,努力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积极有效的“激励”实施,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最有效手段之一。

  “激励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所显现的各种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优良表现,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表彰、奖励、竞赛、集体荣誉等有效激励手段,给学生以充分的价值肯,唤醒学生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观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努力挖掘自身创造能,积极探究未知领域,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励教学法可通过以下程序进行:

  一、导入(兴趣激励)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的智力适动都要依赖于兴趣。”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的产生就像沉沉夜幕上的闪电,可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功,激发其求知的强烈欲望,为课堂双边互动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努力创设一种趣味盎然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则显得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应力求选择典型的、足以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深层次思考的背景材料,在大框架疑问设置下引导下,推动学生的积极探究。激发学习兴趣的导人方法一般有:1。感性材料展示导人;2.名人名言朗诵导人;3.新闻图片播放导入;4。历史故事简述导人;5。伟人画像展示导人;6.歌曲播放导人;7.谜语对联设置导人等,具体操作时应依据课标及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资源的优势,力求创设刺激强烈、引人人胜、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

  二、目标思考题设置(设疑激励)

  “疑问是思维的火花。”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才是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而疑问的解除又有助于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设置疑问应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应有一定的梯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可能性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分组合作探究(团队荣誉激励)

  将全众刘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各组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协作探究,把每个学生的个人努力与小组的团队荣誉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把每个学生渴望展示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上升到为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增光的更高境界。引导学生积极张扬个性并自觉融入集体,依靠团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期望目标的具体行动上,形成“比、学、赶、帮”群情激奋厚积薄发的热烈氛围。

  思想政治课中“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贯彻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创设一种宽松愉悦、趣味盎然的乐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仅有利于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学努力的认识。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渴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