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 朱仕林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新桥中学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才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指出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并就如何确立和强化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如何做好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及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3x-y-1=0 与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发现,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而数学方法则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优良的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生”。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 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 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 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和 问题的解决,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和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只有这样,才会涌现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创设情境,开展有益的活动,夯实“双基”,构建教学思路,以适应创新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雷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2010年04期
[2] 郁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2年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