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 张加林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老君乡中心校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和网络等)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已成为当前形式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初中数学,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信息技术上应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下面就我在初中数学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起同行开展讨论,共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喜欢变化的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点,以恰当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他们早已不耐烦了传统的课堂说教。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打破了已往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的教学手段。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借助Flash动画,通过三角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这样以“动”激“趣”,以“趣”激“学”,使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体会、感知三角形在三种全等变换下大小、形状不变的几何性质。
再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章前引言时,我用了一个Flash课件,效果很好:一开始大屏幕上出现了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是《赵爽弦图》)。接着我利用语音技术放了一段关于勾股定理和古算书《周髀算经》的有关介绍。一边是充满豪情的解说词,一边是柔和的轻音乐。这时的学生已进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仿佛人人走进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发展史的大门,心中的那份激动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介绍词之后并伴以“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选该图案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吗?学过本章,你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了。”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立即高涨起来。通过以上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增长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再如:讲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利用Flash在画面上制出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过程,让学生形象感悟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是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认知结构。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色彩鲜明、活动的画面把书本上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应用题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样进行教学:首先在屏幕上出现小李和小明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再分时段对行程进行演示,一直到两人碰面(强调相遇)。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生动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为今后学习“追击”问题奠定了基础。再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将三角形分割成三个角,再将三个角运动起来,拼成平角。这样,学生既可直观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能发现证明的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手段运用在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用动态的、形象的、直观的演示操作,能让学生在感知去体会理性知识,并且记忆犹新,不易被遗忘。在多媒体手段中,我认为《几何画板》是一款很好的教学软件,利用它画出的函数图象准确度极高。在教学中,我把画反比例函数y=6/x和y=-6/x图象的过程展示得非常详细。学生通过大屏幕不仅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图象的一般步骤,更形象、直观的认识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然后在对图象的观察和分析中很快就总结得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用这个软件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让我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不仅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而且还加强了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对比,明确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因为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教学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授有关几何知识,特别需要将一题多变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可将原图形稍作变化,就可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的演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学生的“共振”,达到一题多变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中,利用《几何画板》在课下就做好了要演示的图形。上课时,只用鼠标轻轻一点,模拟实物演示就开始了,随着两根中点重叠的木条的转动,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但不管如何转动,四边形一直保持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这个模拟演示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了这个事实,很快就掌握了这一判定方法。我紧接着问: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为什么是这样的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进行了探究,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总结证明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对于后面要讲的几个判定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自主创新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流、评价的作用体现更为明显。也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恰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