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潘武明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藜山中学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发展阶段,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时代赋予了中学生更大的责任。于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情感教育法的概念和特点,指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列举出了将情感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正文】

      快速发展的时代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更给青少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任何形式的精神引导都会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影响。在特殊时期的青少年要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规范自身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情感教育法的定义和特征

  (一)情感教学法的定义

  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各环节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法,还能够运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情感教学法的特征

  (1)情感教学法具备情境性

  情感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辅助,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思想,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情感教学法具备感染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彼此认同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号召力,让学生从排斥教师的说教向愿意与教师交谈方向转变,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平等交谈中培养积极的思想和健康的道德观念。

  (3)情感教学法具备激励性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激励、赞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从教师的言语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从而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鼓励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变得更无畏,更执着、更无坚不摧,更乐观向上。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渐渐沦为学习的奴隶

  我国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将课本奉为金科玉律。学生对无法理解的知识就死记硬背,用重复机械的方式“填鸭式”学习。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压抑枯燥的教学环境中,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会渐渐丧失个性与自由,沦为学习的奴隶。

  (二)应试教育迫使师生过于重视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学生升学考试为目的,通过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的好坏、师生的优劣,严重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校方通常会给学生和老师施压,迫使他们功利性地学习,“填鸭式”地学习。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师不再关注教学过程只重视教学结果,省略了课堂中“耽误教学时间”的环节,抓紧课上的40分钟巩固基础知识。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让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饱受摧残,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三)传统教育形式下师生关系不和谐

  老旧的观念里老师就是长辈,对待老师学生永远都只能仰视,师生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新时代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让老师融入到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声音,体会他们的难处,与学生像朋友一般的相处。

  三、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个人素质

  有句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确保自己有一桶水”,就是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完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思想品德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真诚,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向他们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要相信学生的人品,让学生体会到被信任的感觉,同时也会以同样的心去对待他人。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理解学生,体谅学生的难处。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情感教学法,积极发挥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正面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情感认知中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填鸭式”的教育表现在教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的死记硬背上。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学中要避免出现单纯教授和死记硬背倾向。长久以来,思想品德课程依(下转第43页)(上接第44页)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丰富的教学活动等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在情感认知中的主体作用。在课下,教师需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系统地把握学习主体、生活实际等各要素间的关系,寻找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通过实践活动,升华学生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大亮点是它的实践性。教育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扩展知识技能,促使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填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鸿沟。实践为情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在思想品德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只有将情感通过行为实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够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更高的要求。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不仅要具备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还要肩负起带领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任。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注重自身文化知识的存储,还要时刻注重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情感教育融入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中,其效果并不能立刻体现,但是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对于教育领域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振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J]. 新课程(教研). 2011(04)

  [2]赵继保.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