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数学课犹如诗歌一样美——浅谈数学课引用诗词、谜语、儿歌和顺口溜的教学体会
【作者】 朱胜兵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育才小学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于是,我常常在思考:如何能让我的数学教学也能像语文教学那么的有诗意,像美术课一样充满美感,像音乐课一样充满魅力……使数学这一门学术性如此高的学科在我的主导下也浪漫一回呢?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数学。数学课上,我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不!数学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数学课堂应该是精彩洋溢、富有创造性的,应该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数学课堂需要我们用诗意去营造,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是以此为方向,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犹如诗歌一样美,让学生在诗般的课堂中健康成长。
由此我的数学课通常是揉进了我教多门学科的优势,同时也将古诗词、简笔画和音乐等引进来,也能达到妙趣横生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引用诗词、谜语、儿歌和顺口溜进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体会:
一、用古诗词、谜语导入,创造美的意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教学资源,尝试将古诗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巧妙地把经典古诗文引入到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等等几个方面,让经典诗文与数学课堂同行,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P56、P57《节日礼物》时,就是这样导入的: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词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叫《题西林壁》,老师请大家欣赏这些照片,让我们一块儿来听一听。(多媒体播放)你仔细观察,从这些照片上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比较照片上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理解“范围”)为什么不同?
小结: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也不同,那么,观察的范围是怎样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呢?
2、导入课题:
师:有的同学想,这不是数学课吗?与这首古诗有什么关系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你理解这首古诗有所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节日礼物。引出课题:节日礼物。又如:二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所教授的纯几何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概念,还要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空间认识的一个飞跃。如何能让他们接受呢?由此,我们可以利用充满童趣的儿歌来进行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可以用一首儿歌谜语来引入:
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
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孩子们将被这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谜语吸引,兴致勃勃的开始认识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短短的一首趣味儿歌,引出了数学知识新篇章,也调动了孩子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害怕与困惑的心理一扫而空,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二、儿歌、顺口溜朗朗上口,让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数学课标》指出:“快乐数学”追求的是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内在美,让数学进入内心世界,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丰厚的人格内涵的滋养,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数学知识在一些孩子看来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因而他们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其实都是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数学的枯燥性所致。因此只有改变现状,刷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才能为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艺术,我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数学课堂犹如诗歌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小数点的处理问题,明确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只能依赖反复辅导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繁琐。
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多地带有情绪性和兴趣性,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常常对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等感到难以接受,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动脑筋,运用顺口溜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出来,让这些数学知识“活”起来,学生听起来饶有趣味,读来朗朗上口,记忆起来就容易、深刻,知识的掌握自然就牢固不忘,从而对数学学习也由“厌学”变为“乐学”、“好学”。
小数除法顺口溜:
右移除数小数点,除数变为整数除;
被除数的小数点,跟着除数同样变;
如果位数不够时,一定注意把零添;
再按整数来运算,注意商中小数点;
除到末尾有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顺口溜语言简短明确,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把顺口溜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说、创造力等一系列的活动融合在一起,使儿童的学习心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儿童的智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面的例子,在教学中有很多,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编成“三角形有很多,高矮、胖瘦啥都有,内角和永不变,180?时刻记心间。”
三、儿歌、顺口溜语言活泼、节奏明快,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时,我编成的顺口溜: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要先算,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验算,又对又快是神算!
这首儿歌顺口溜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混合计算知识,也可提醒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顺口溜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要想当“神算”,就得“每算一步都验算,又对又快是神算!”
又如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否围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关键。看不准,不要紧,动笔算算很灵验。”
我让他们在做题是别忘了“一看,二想,三再做。”这句顺口溜适用于做任何类型的题,比如是做单位互化,那就一看是题型,看是大化小,还是小化大;二想进率和化法,大化小就乘进率,小化大就除以进率。若是做应用题那就是一看题意,二想数量关系,三再细做。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中,适当用古诗词、谜语导入新课,创造美的意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数学知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智慧的儿歌、顺口溜,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小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文化科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可是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在教学中把数学的某些知识点、法则或学习方法、策略等,编成诗性化的顺口溜,形象生动,指导学生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努力搜集、整理、创作出更好的歌谣、顺口溜,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数学课犹如诗歌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