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学权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猫场学校


【正文】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是紧密相关的。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理解题意,灵活解题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耍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从文字叙述中悟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小明用一张彩色纸做小船模型,第一次用去这张纸的7/13:第二次用去这张纸的5/13,他两次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他把这张纸用完了吗?’’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整张纸看作单位“l”,求两次一共用的是7/13+5/13,进而求用没用完就看1-12/13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应用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然后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果要把上题再反过来训练,一开始我便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用灵活的方法帮助解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形纸片(各表示1平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与面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状,发现长方形所占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

  三、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我讲复合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的人数是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人?”首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发表意见,先说给同桌昕,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可避免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哪个年级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样,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个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个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来人数的2倍,加工的个数也是原来的2倍。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9小时是原来时间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原来的2×3倍。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导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总之,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每当学生要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楚前因后果,因此说理表达训练,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