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胡 晓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应改变忽略口语交际教学的做法,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课型进行训练。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选好话题,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课堂调控,努力使之成为互动的交际过程。并要重视考试的导向作用,保证实际教学遵循口语交际目标要求。
【关键词】口语交际;方法;导向
【正文】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新的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共同承担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任。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叫人乐观,教学过程中,忽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少进行或者不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会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不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师大有人在;即使有的教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很多也不尽如人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多年教学中,我从这样一些方面去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抓朗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生语感模仿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很发达,更需要通过朗读来发掘具有潜质的口语交际能力。至于朗读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首先,凡需要学生自己潜心体会的,可由老师作示范朗读,或听教学朗读录音,指导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划划,在情感领悟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渐入文章情境,他们的情感不断与作者、与主人公、与文本主旨得到了交流和沟通,从而激发了朗读兴趣,产生了口语表达欲望。其次,为了体会文章的感情、气势,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轮读等,在读的过程中去体味、感受、揣摩和思索。并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谈自己对文本的不同看法。对一些名家名篇要求学生反复读,熟读成诵,在课堂上每读一遍都应提出明确而不同的要求,使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第二、紧扣课文抓复述

  复述不是简单的背诵课文重复课文,而是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有的可详细复述整篇课文内容,有的可以介绍某个人物的主要事迹或事物的主要特征,有的可以只选取某课文的重点章段,有的甚至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可以改变人称复述,根据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后复述,根据课文结尾,运用合理想象加上适当的情节作补充性复述。如此等等,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敢说、能说,说得好。 

  二、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写与说同属语言的“输出”系统,语文教学素有说写结合的传统,先说后写不但有助于理清思绪,明确中心,还有利于教师指点,启发同学。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编者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编排在一起就是着眼于此。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写作教学中融合口语交际训练。通过口语指导,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笔者在一节“说鲁迅”的写作课上,先让学生畅所欲言、七嘴八舌而又要求措辞准确地选择鲁迅的各个方面展开口头“写作”,这样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打下材料的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炼字造句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又如在评讲《给予》这篇习作时,由作者读,同学讲,同学评,最后还由同学总结,作出定论,其过程都是即兴发言。由于学生当了评析的主人,他们热情高涨,一个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我以为,这种做法效果很好,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力地证明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正确性。

  三、以评促说,高效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因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显得格外重要。口语交际课堂上应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感受成就。成功被人认识,被人欣赏,会带给学生巨大的成就感。成就感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二)、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保住尊严。在课堂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时,学生难免出现答非所问,牛头对马嘴,会感觉受到别人的嘲笑而伤了自尊心,内心产生自责甚至恐惧。教师不应跟着哄笑,而应信心十足对他说:“你积极参加训练,这种精神很好。下一回一定能说的更好!”

  (三)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多受启发。批改作业也是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批改作业的方式是打勾和打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有换位意识,特别是当你要“打叉”的时候,要多体会学生面对“叉”的困惑。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几乎不在学生作业本上“打叉”,而是只在错处旁边打上“?”,批改作业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加强体验学习、发现问题,关键是为学生释疑解惑、改善接受学习环境,要积极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造机会实践探究、双向互动开掘源泉,加强语感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展,从而改变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学会交际中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