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品行
【作者】 胡景春
【机构】 新疆岳普湖县第一中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常识进行教育探索,如:怎样才能避免师生间的误解?如何才能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生活、学习需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呢?
一、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需求,方法有很多。
1、调查法。可以深入学生之中,调查了解,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或通过抽样形式。
2、记录法。了解一个人不是一次两次就能了解清楚的事情。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是不近相同的。况且教师也不可能只了解一个学生,那是需要了解几十个学生,这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并做好记录。
3、交朋友。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是不会告诉教师心理话的,教师也就很难了解学生了。比较好的办法是经常和学生相处,一起活动,是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才能更容易了解学情况。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自身形象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出好表率。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严肃认真,对学生耐心细致,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自然地严格要求自己。反之,教师在工作上吊儿郎当,马马虎虎,平时也没一个教师的样子。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影响很大。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在了解学生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自己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三、相互尊重,包容地看待学生。
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自我约束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和容忍的。不要因为上课学生说一句话或考试成绩差一点,就严厉批评他们或向家长状告。他们还处在好动、贪玩阶段,不要因为看到他们下课蹦蹦跳跳,就板着脸训斥他们或告诉家长他们学习不认真。要相信他们是有潜能的,只要你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激发自己的潜能。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真正的育人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在文化中得到陶冶。而教科书的所孕育的文化的残缺不全的,是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生是人,也有交往的需要,也有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也希望被关心、被尊重的需求。学校不仅要关心、引导他们正常合理的需求,还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正常的交往,使学生的才能、潜质、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并得到认可和尊重。
总之,教师如果能运用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各方面需求,满足学生成长的正当需求,加强正确引导,优化教育环境,就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