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郭利萍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从注重演示实验的目的性、探究性、科学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和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演示实验;实践探索
【正文】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演示实验是很有效的一项措施。化学演示实验能够直观的展示化学反应的现象,给学生强烈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仔细观察、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符合人类学习和认知的规律。下面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对提高化学演示实验效用的建议。

  一、注重演示实验的目的性

  化学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规律的认知,要提高整个实验的效用,演示教师要注重演示实验的目的。任课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该实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实验的操作步骤、重要现象等环节上,让学生在诸多的反应现象中抓住体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部分。化学演示实验有的现象转瞬即逝,有的现象不是特别明显,有的观察的要点不是最明显的现象,而学生在化学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大多是充满好奇心,只关注表面的现象,并没有深入思考反应本质,因此,实验之前应先让学生知道观察的目的。例如,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演示“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是最明显的现象,学生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里,而疏忽了观察镁条燃烧是否有白烟产生,集气瓶的内壁上是否有黑色的固体产生。因此实验前,可以设计几个题目,投影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观察,抓住观察的要点。题目设计如下:(1)对比镁条在空气中和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2)集气瓶内壁是否有其他现象?(3)为什么集气瓶中要放少量细沙或水?(4)为什么镁条要先用砂纸打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本实验的目的,观察才能仔细、有效。实验演示完,就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析,使学生从表面的反应现象体会出化学反应的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注重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新课改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各个模块中,设计了很多的探究性实验,用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首先,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设计各种思考题,激起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上述第一点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的问题设计方法。实验前设计思考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增强探究能力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指导学生在遇到研究对象时,自己设计问题,并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设计与分析能力。

  第二,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进行探讨。对于化学实验,经常因为药品不纯,反应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当出现这种状况时,要及时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有改进的方法,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中的原电池实验。做铜锌原电池演示实验时,以锌和铜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液进行实验,理想的现象是铜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锌电极没有。但是实际演示会遇到的情况是: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甚至有的出现锌极产生的气泡远多于铜极。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锌极也有气泡产生?进而分析出是因为锌中含有碳等杂质,锌本身和杂质形成许多微小的原电池,所以有气泡冒出,从而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也增强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第三,教师自己设计探究性的演示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出有效的演示实验。

  三、注重演示实验的科学性

  科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中,也包括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片面的将化学实验的科学性理解为对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掌握。在高中新课程中,对化学实验的科学性进行了更全面、更充分的分析和定义。首先化学实验的过程遵循科学性,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在高中新课程的化学实验中更加注重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发现的规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塑造和完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同时也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各种乐趣。

  四、注重演示实验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这是化学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我们都只是注重体现化学反应的本质,注重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将演示实验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现新课程中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时代性。比如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2节中演示电镀实验时,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将铁钉换成学生的学习用品比如小刀等进行不同电镀实验,体现出该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讲解完,再用视频展示电镀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演示实验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可以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亲切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不会拘束,就能主动思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积极进行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提高演示实验的效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辅助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叫个别学生上台辅助教师进行实验,不仅使这位同学对本实验有很深的体验,而且激发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和羡慕心理,甚至下课后还会相互讨论这个实验,从而使实验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实施激励教学。进行演示实验之前,组织学生分组竞争,看谁观察的仔细,观察的多。进行实验时,学生就带着好胜的心态,努力观察每一个实验细节,从而提高演示实验的效用。实验结束时,教师组织竞答,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自主总结出实验现象,分析出实验结论。教师在实验演示教学中要尽量与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作为化学教学重要手段的化学演示实验,我们还要不断的地进行探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曾国琼.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12)

  [2]孙成林.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演示实验的传承与改革[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0 (12)

  [3]陈晓峰.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可操作性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0911

  [4]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