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范顺华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办新屯学校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体育活动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动机。【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情感;教学手段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愈发认识到学生有无兴趣是能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学习兴趣
教育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更需要兴趣性。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相联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青少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个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呈现出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师生间互相感染、互相促进,共同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将教学工作推向前进;反之,师生间如果缺乏友好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动辄训斥、埋怨、势必造成师生的隔阂与对立,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受到牵制,教学目标更难以实施。
为此,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建立积极的教师威望。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比现在更好。其次善于动作体态语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能在融洽的气氛中发生。
二、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智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状况等均对教学活动具有影响。教师要想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应善于调节、控制教学对象,更应该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按教学活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测了解。主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等。其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原有基础,增强教学的预见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为及时反馈。就是在师生共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了解学生的动机程度、兴趣状况,了解学生是否积极思维,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这种了解的目的是给学生铺路搭桥,解开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第三阶段为结果反馈。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是否有所改善、是否获得发展,进而检查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此外还为教师确定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提供一定的素材。
教师在整体地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给予具体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所有教学方法的总钥匙是一个“活”字。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这个主导者要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轻松愉快的教学,将学生从单调枯燥、疲倦乏味的教学情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得放松、学的活泼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材的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尊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更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和活跃。
四、指点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也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教法研究有余,学法指导不足,所以学生学得被动。民主、合作、互相的教学关系不和谐,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不清晰,启发、内化、转化的教学方法不鲜明,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氛围不热烈,也就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了。为此,作为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挖掘知识的金钥匙。正如,陶行知说:“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够乐学了。”为了达到让学生乐学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方法进行指导。如:教师可以就这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如何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不同难度的动作、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放松整理、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等一系列问题,导引学生学习的方法。再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的课内知识进行延伸指导,如教给学生运动后疲劳的恢复与调整方法等,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此外,教师在研究和指导学法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性、目的性、实践性和功效性的原则,并结合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不失时机地把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交给学生,使其轻松提高学习效果,以致有一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志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2]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年04期
[3]朱继红;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河南农业;2011年06期